在汉代,名号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
帝王将相都是如此,没有例外。
帝王,用庙号来衡量。汉景帝这样放在其他朝代的明君,到了汉朝竟然一个庙号都没有,属实有点惨。
按照汉朝人的评论,汉景帝是弄出了七国之乱,所以能力平平。
对比下最后一个朝代满清,用汉朝人的评价给庙号,没一个皇帝能拿到庙号。康麻子把三藩给逼反了,就这竟然还拿了个“圣祖”的庙号,属实是脸都不要了。
汉代皇帝之下,王的规矩是非刘姓不得封王。
而到了将军这里,给名号同样是非常严格的。
最高的是大将军,三国演义就常常出现:大司马、大将军这个头衔,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往下就是:车骑将军、卫将军、骠骑将军。
卫将军就不用说了,保卫中央的。车骑将军军衔极高,是古代军队最重要的装备就是马匹和战车,所以叫“车骑”。
至于骠骑将军,这个军职是汉武帝创造的,为霍去病创造的。
霍去病本人,也叫“霍骠骑”。
骠骑将军这个军职,也因为霍去病而成为汉朝仅次于大将军的军职,是军中二把手。
上面四个将军之下,是四征将军、四镇将军。
四征将军,征西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
四镇将军,镇西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
这八个将军,品级上来说属于二品。
刘备拿出的镇南将军印就是上面的四镇将军之一,二品品级。
如此高级别的将军印,价值自然是极高的。
当然,鹰扬、振武……等等这些杂号将军虽然是“杂号”,比不上四镇、四征这八个重号将军,但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品级上在四品到三品,是正儿八经的将军。
东汉历史上,很多杂号将军军职因为某个人而成为重量级的将军军职。譬如伏波将军,因为汉光武帝麾下的马援将军而成为重量级将军名号,非名将不会授予。
伏波将军,和骠骑将军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骠骑将军更猛,霍去病更猛,所以地位上“骠骑将军”高了太多。
按照现代官场的说法,这叫“含权量”!
原本历史中,刘备这一方势力,因为一直和曹操对抗,刘备本身又没有开牙建府的权力,所以手底下的将军基本上都是杂牌将军,连杂号都算不上。
杂号好歹还是朝廷正儿八经的编制,杂牌将军则是刘备自己封的,妥妥的野路子。
“这两个印章是刘表的?”
周飞把玩了一会后,笑着问刘备道。
刘备含笑点头:“正是。如今我已被朝廷册封为荆州牧、镇南将军,已重新刻印,这两个印就没用了。”
周飞点了点头,非常理解。
当年李傕控制朝廷后,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于是就册封了当时还是荆州太守的刘表为荆州牧、镇南将军、假节,还封为了成武侯。
刘备既然控制了荆州,刘表的一切自然不能再用了,要用“刘备”的名义号令荆州。
至于刘备被朝廷册封,多半和这一次他们没有趁瘟疫爆发之际攻打曹操有关,和曹操做了一次利益交换。
这个现象,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是非常矛盾的。
既然双方是敌对势力,自然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什么道义、信义都是扯淡,肯定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但其实,哪怕是战争,也得遵循一定的道义、信义。
什么事都一刀切,老死不相往来,用一切手段卡对方,根本不现实。
因为你不遵循一定的道义和信义,那对方也不遵守,搞来搞去没法打。
譬如刺杀,搞来搞去,最后形同儿戏。
和曹操达成交易这事,如果曹操事后反悔,损失最大的其实不是刘备。
刘备没有名号没关系,荆州反正在他实际控制之下。但他曹操翻脸不认人,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他还怎么服众?
也只有到了决战之时,曹操如果反悔,并在之后的决战中获胜,一统天下,那时候才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譬如刘邦出尔反尔,鸿沟为界之后撕毁合约主动攻打项羽。
项羽一败,天下一统,其他人再有意见,也得憋着。
但即便如此,出尔反尔的后果也很快出现了,各地的藩王很快轮流起兵造反。哪怕是当年沛县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也是动作不断。
原因刘在刘邦出尔反尔攻打项羽。
异姓王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到刘邦出尔反尔,他们还有活路吗?自然是干脆反了算了。
“什么时候需要?”周飞随后问两人道。
刘备回答道:“越快越好。”
周飞想了想,说道:“给我三天时间,我先处理了这两个东西,换点钱。可以吗?”
刘备脸色一喜,连忙说道:“当然可以,感激不尽。”
“那好,弄好之后哟再联系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