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登陆马关

作品: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作者:东方笑笑生|分类:历史|更新:2025-06-12 00:53:30|字数:4510字

下关破后的第三日,雨过天晴,海风犹寒。

整座下关已被明军全面接管。

港口修起浮桥,街道设立哨所,连寺庙屋檐上都挂起了明朝的飞龙战旗。

徐闻驻节于下关城原守护府第,一座依山面海的院落,前厅已被改作越王行宫,黄丝幔帐垂地,左右列甲兵,内外侍卫如林。

下关城外,天已黄昏。

风从海峡吹来,掠过屋檐、吹动旗帜,也吹皱了徐闻披风下的长须。

他独立于下关城头,手执一壶老酒,俯瞰着整片港口。

城中烟火已息,大明的军营安扎得井然有序,炮位严密,浮桥稳固,巡逻兵持枪而过,如铁水流动。

而曾属于倭人守将的官宅,此刻被明军征为粮仓,日落之下,昔日倭旗已彻底焚毁,只余一地灰烬。

徐闻静静站着,看着这座刚刚被攻陷的城市。

赤间关。

又名赤马关。

也有人简称它为马关。

在他这个时代,马关只是濑户内海边的一个交通枢纽,是本州与九州之间的门户。

可在徐闻心里,却知道。

数百年后,这里会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耻地。

那一场他未曾目睹的战争,那一次未来的失败,那一纸永远记在教科书上的耻辱条约,都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徐闻闭上眼,脑海仿佛浮现出后世画面:

一八九五年,鞑清朝廷的谈判代表李鸿章,面无血色地走进这座小城,面对着穿着军服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听他用带着傲慢的语气宣布:“中国战败,须赔银二亿、割台湾、开放通商。”

当时的中国,早已风雨飘摇,而那一战,则彻底砸碎了最后的幻想。

甲午之败,不仅是军队的败,更是文明的败、体制的败、民族信心的崩塌。

自那以后,日本趁着《马关条约》的天量赔款,兴办工厂、造船造炮、修铁路、办军校,完成了现代化跃迁。

而中国,却依旧沉沦在旧王朝的自欺自乐之中,直到沦为列强的棋子,被反复宰割。

“……他们后来,是靠我们输的银子,去造枪炮打我们。”

徐闻喃喃一句,眼神沉沉。

这话,他自然不能对外人说。

他也知道,眼下这个时代的大明尚未亡,倭国尚未强。

但正因他知未来,所以这一步,他走得格外沉重。

徐闻喝了一口酒,酒气微辣,入喉如火,灼烧着胸膛。他抬头望向远处那片海:

“今日,我站在这马关。”

“不是为了得一城一地之胜,而是要替后世,提前写好答案。”

“不能让这座城,几百年后成为我们民族的耻辱。”

“我来了,就是为了提前改变它的命运。”

......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曾祖,父亲已从朝鲜渡海成功,在九州北部博多湾建立滩头阵地,福冈港已插上大明龙旗!””

年仅十五岁的徐昭缓步而至,身披战甲,脸上还有未干的硝烟,行礼道。

他是越王府嫡系第四代,虽然年少,但心怀广阔坚持要来打小日本,军中诸将称其为小将军。

徐闻也有意让徐昭历练一二。

毕竟若是打下日本,这里很有可能是越王封地。

将来他们祖孙,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他要亲眼让子孙看看,这帮日本人是如何被大明征服的!

徐闻指着下关口,缓声道:“徐昭,你可知这马关之名?”

徐昭一怔,摇头:“不过是个城口,旧称赤马关。”

徐闻苦笑一声:“我曾做过一个噩梦,数百年后,此地后会变成我们后人的梦魇,那时的中国,不是咱们今日这般大明,而是一个昏聩迟暮的王朝,连海上都站不稳,被人一战打穿!”

“也正是在这座城,签了一纸条约。”

“那张纸,败尽了华夏数千年积攒的脸面,断送了整整几代人的希望!”

徐昭听得神色大变,张口结舌:“若真如此……那岂非……”

徐闻摆手,压住他话头。

“所以我们才来,要来的,不只是你我,还有那些曾在后世流血的人,那些背着亡国之耻的人,我们替他们来。”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马关这两个字,不能只属于耻辱,也可以属于清算!”

“若这天下有命运,那我便来打破它!”

徐昭肃然起身,深深一拜:“孙愿随老祖踏破京都,不留后患!”

徐闻缓缓抬头:“是啊……今日之战,不为帝国疆土,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数百年之后,不再让马关两字,刺痛子孙!”

“此地,不该只留下屈辱的回声。”

“我要让他们记住,马关,也曾是大明战船登陆之地,是帝国横扫东洋之地,是他们兵败如山倒,跪地求降的地方。”

“让他们记住,曾经有一天,我们来过。”

“我们来得光明正大,炮火连天,旗帜高扬。”

“而不是低眉顺眼,签下割地赔款的耻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方便以后阅读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第1014章 登陆马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第1014章 登陆马关并对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