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消息传遍京城,相府子弟荣耀归乡,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和赞扬。
相府门前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子弟们身着战功赫赫的甲胄,骑着高头大马,意气风发地穿过街道。百姓们夹道欢呼,手中挥舞着鲜花和彩旗,声声赞誉如同潮水般涌来。
“相府子弟真乃国家栋梁!”
“这一仗打得漂亮,为咱京城争光啦!”
“有他们守护,咱可安心多了!”
相府内,老丞相早已站在台阶之上,目光中满是欣慰与自豪。当子弟们纷纷下马,恭敬地向他行礼时,他一一轻抚着他们的肩膀,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吾家儿郎,皆为英雄,此役之功,名垂青史!”
其中一位年轻的将领上前一步,抱拳说道:“祖父,这都是大家齐心奋战的结果,能为相府争光,为国家效力,是孙儿等的荣幸。”
老丞相微微点头,而后大声宣布:“今日,大摆宴席,与全城百姓同庆!”顿时,欢呼声再次响起,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
宴席上,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又一桌。相府子弟与百姓们同坐一堂,欢声笑语,共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大家讲述着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时而引得众人惊叹,时而又惹得哄堂大笑。
而在这欢庆的时刻,有一位相府子弟却显得有些沉默。他叫林羽,在战场上虽奋勇杀敌,立下不少战功,但心中却一直有着一个心结。他想起了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如今却再也无法回到家乡。
林羽悄悄离席,独自一人来到相府的花园。月光洒在小径上,他缓缓走着,思绪飘回到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突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林羽顺着笛声的方向寻去,看到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正站在湖边,手持竹笛,吹奏着哀伤的曲调。
女子察觉到有人靠近,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过身来。月光下,她面容姣好,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林羽不禁问道:“姑娘为何在此吹奏如此哀伤之曲?”女子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听闻今日相府子弟得胜归来,本是高兴之事,只是想起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心中不免难过。”
林羽心中一动,没想到这位女子竟与他有着同样的感慨。两人交谈起来,发现彼此对战争都有着深刻的思考。不知不觉间,夜已深了,林羽送女子回到住处,而后才返回自己的房间。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让京城永远平静下去。远方传来的情报显示,边境的局势依然紧张,敌军似乎在谋划着新的进攻。相府子弟们虽沉浸在荣耀之中,但他们深知,守护国家的重任依然在肩,新的挑战即将来临……
林羽眉头紧锁,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说:“如今陆路被封,我们不妨试试从水路走。”
同伴们对视一眼,其中一人有些担忧地说:“水路也不太平,敌军很可能在河道设伏。”
林羽点点头,“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我们挑选水性好的兄弟,趁着夜色,驾小船顺流而下。沿途小心探查,一旦发现敌军,立刻隐蔽。”
众人商议妥当,便开始着手准备。他们找来一艘小船,又准备了一些必要的物资和武器。趁着夜幕降临,几个水性极佳的同伴悄悄登上小船,解开缆绳,缓缓驶入河中。
河水在夜色中静静流淌,小船在水面上悄然前行。林羽等人在船头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月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却也让他们的行动多了几分危险。
行至一处河道较为宽阔的地方,突然,前方出现了几盏灯火。林羽心中一紧,低声说道:“小心,有情况。”小船迅速靠向岸边,众人躲在岸边的芦苇丛中。
借着微弱的光线,他们看到一艘敌军的巡逻船缓缓驶来。船上的士兵们手持火把,警惕地注视着周围。林羽大气都不敢出,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敌军的船只。
巡逻船渐渐远去,众人松了一口气。他们继续小心翼翼地前行,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航行,终于成功避开了敌军的封锁,顺利抵达了京城附近的一处隐蔽码头。
林羽留下一人看守小船,其余人则带着重要情报,快马加鞭赶回相府。当他们将情报交到老丞相手中时,老丞相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敌军此次来势汹汹,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老丞相立刻召集相府子弟,传达了边境的紧急军情,并开始部署应对之策。
相府子弟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他们日夜操练,打造兵器,筹备粮草,整个相府都沉浸在紧张而有序的战前准备氛围中。
与此同时,京城内的百姓们也得知了边境的危机。大家纷纷自发组织起来,有的帮忙运送物资,有的为士兵们缝制衣物,众志成城,决心与相府子弟一起保卫国家。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敌军来犯,一场惊心动魄的卫国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