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听后,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愿意一试。”智者看着她坚定的眼神,轻轻叹了口气,点头应允。
接下来的几日,苏瑶按照智者的吩咐,命人在城南山峰之顶搭建求雨坛。她自己则斋戒沐浴,日夜诵读求雨的经文,为求雨仪式做准备。
终于,求雨的日子到了。苏瑶身着素白的长袍,一步一步走上求雨坛。台下聚集了许多百姓,他们都默默祈祷着苏瑶能够成功。
苏瑶站在坛上,按照智者的指示,开始做法。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但一滴雨都没有落下。苏瑶紧闭双眼,心中默默祈求上苍怜悯这片土地和百姓。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击中了求雨坛的一角,苏瑶只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向自己袭来,但她依然咬牙坚持着。
就在她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天空中传来一声低沉的雷鸣,随后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苏瑶在雨中缓缓睁开双眼,看着雨水滋润着干裂的土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百姓们在雨中欢呼雀跃,纷纷跪谢苏瑶。这场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旱灾终于彻底结束。
水利工程也在不久之后顺利完工,农田得到了灌溉,新的庄稼开始播种。苏瑶在这场灾难中的所作所为被朝廷得知,皇帝特下旨嘉奖,封苏瑶为“安国郡主”,并赏赐了许多金银财宝。
苏瑶没有因为这些荣耀而骄傲自满,她用朝廷赏赐的钱财在城中建立了一个慈善堂,专门用来救助那些穷苦之人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家庭。她的名字,也永远地刻在了百姓们的心中,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大善之人。
苏瑶被封为“安国郡主”后,相府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但苏瑶并没有忘记自己救灾的初衷,慈善堂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人。
然而,苏瑶的善举和相府的崛起却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怨恨。朝堂之上,一些奸臣在皇帝耳边进谗言,说相府嫡女苏瑶如此深得民心,恐怕有不轨之心,借着慈善堂之名,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皇帝虽然之前嘉奖过苏瑶,但听了这些谗言后,心中也不免产生了疑虑。于是,他派了一名心腹大臣前去调查。这大臣名叫李肃,为人刚正不阿,但也难免被奸臣误导,带着偏见去看待苏瑶的事情。
李肃来到城中,首先查看了慈善堂的账目和日常事务。慈善堂的管理十分透明,每一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所做之事都是为了救助百姓,并没有任何可疑之处。但李肃却觉得这可能只是表象,他又开始调查那些曾经在苏瑶组织下参与水利工程修建的富户和灾民。
一些富户因为旱灾时损失了不少粮食,虽然之后收成好了起来,但心中也有一些不满,在李肃的询问下,便添油加醋地说了一些苏瑶当时强行要求他们出粮的事情。而一些灾民因为在工程修建过程中受过一些小伤或者对报酬有稍许不满,也说了一些不利于苏瑶的话。
李肃将这些情况如实汇报给了皇帝。皇帝听后,龙颜大怒,下令削减相府的权力,并且让苏瑶停止慈善堂的一切事务,还将她软禁在相府之中,等待进一步的发落。
苏瑶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委屈。她知道一定是有人在背后陷害自己,但她并没有慌乱。她在相府中写了一份长长的奏折,详细阐述了自己救灾的初衷、过程以及慈善堂的意义,还指出了朝堂上可能存在奸臣诬陷自己的情况。
苏瑶让父亲将这份奏折呈递给皇帝。皇帝看了之后,心中有些动摇,但一时之间也难以判断真伪。此时,之前那位隐居的智者听说了苏瑶的遭遇,决定出山帮助她。
智者来到皇宫,求见皇帝。他向皇帝讲述了苏瑶求雨的真实情况,以及苏瑶平日里的为人。智者还通过自己的一些观星之术,向皇帝暗示朝堂之上有奸臣扰乱朝纲,企图打压忠良。
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重新调查此事。他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御林军首领赵刚,让他务必查清真相。赵刚公正严明,他重新询问了富户、灾民,还调查了那些在背后说苏瑶坏话的人的背景,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阴谋。
原来,是朝中一位手握重权的大臣,看到相府因为苏瑶的缘故逐渐受到皇帝重视,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策划了这一系列的陷害之事。
皇帝得知真相后,严惩了奸臣,恢复了相府的权力,也解除了对苏瑶的软禁。苏瑶的慈善堂重新开放,而且皇帝还拨了一笔专款用于慈善堂的扩充。
经过这场风波,苏瑶更加谨慎地经营慈善堂,她也明白了在这世间做好事并不容易,但她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为百姓谋福祉,而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传奇,永远激励着人们向善而行。
苏瑶的慈善堂在皇帝的支持下不断扩充,不仅救助了更多本地的穷苦百姓,还将善举延伸到了周边受灾的地区。苏瑶亲自前往各地考察,挑选了一些可靠之人负责当地慈善堂事务的开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