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坚若有所思:“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不是有意识的邪灵,而是一个……历史遗留的‘创伤区’?”
“可以这么理解。”周小小点头,“但这个‘创伤区’因为矿坑开挖而被激活,其能量在不断增强,如果不加以疏导或安抚,情况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那……那该怎么办?”王主任急了,“总不能停止建设吧?这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项目!”
石坚目光坚定:“当然不能停止。但我们需要找到疏导或者平息这股能量的方法。”他看向周小小,“有思路吗?”
周小小沉思着。强行镇压,像在野人沟那样,恐怕行不通。这里的能量性质不同,更加庞大、分散,且根植于历史。或许……需要的是“安抚”和“引导”。
“我需要更精确地定位能量淤积的核心点,以及了解这片古战场更具体的历史背景。”周小小说道,“或许,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这些残留的意念进行‘沟通’,告知它们时代的变迁,平息其千年不散的怨愤,让它们得以安息,从而使得这个能量场逐渐平复。”
与历史的怨念“沟通”?这想法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王主任和技术员面露难色。
石坚听完周小小的分析,眉头紧锁,但眼神却愈发锐利。他理解王主任的焦虑,国家建设不能因这种超乎常理的事件而停滞,但强行推进,只怕会酿成更大的祸患。周小小提出的“沟通”与“安抚”之法,虽然听起来玄乎,却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本的思路。
“王主任,”石坚转向神色惶惑的矿区领导,语气沉稳有力,“情况我们基本清楚了。这不是普通的工程事故,也非阶级敌人破坏,而是涉及地质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几天时间进行深入调查和准备,希望矿区能全力配合。”
王主任看着石坚沉稳的目光,又瞥了一眼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的周小小,一咬牙:“行!石队长,需要什么你们尽管开口!只要能解决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我们一定配合!”
“首先,我们需要关于这片区域尽可能详细的地方志和历史记载,尤其是古代战争相关的记录。”石坚提出要求,“其次,在我们开展工作期间,三号矿坑及相关区域暂时封锁,非必要人员不得进入,特别是夜间。最后,我们需要一些物资……”
石坚列出的物资清单有些奇怪,除了常规的勘探工具,还有朱砂、黄表纸、新毛笔、品质上乘的玉石粉末(或替代品),以及大量用于祭祀的线香。王主任虽然疑惑,但还是立刻吩咐人去准备。
接下来的两天,小队三人分工合作。石坚坐镇指挥部,翻阅着矿区能找来的所有地方县志和文史资料,并与地质队的报告相互印证。李明远则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对三号矿坑及周边区域进行更精细的地质结构和磁场异常测绘。周小小则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划定的安全区域内,于不同点位静坐感知,试图更清晰地捕捉那混乱意念的流向和核心。
线索逐渐汇聚。地方志中零星的记载提到,此地附近在唐初曾发生过一场大战,据传是朝廷军队与一支负隅顽抗的前朝残部在此激战,残部全军覆没,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具体位置已不可考,但结合地质队关于此地深层土壤元素异常的分析,以及李明远测绘出的、以三号矿坑某处为中心的不规则能量辐射图,周小小基本确定了那个“古战场意念场”能量淤积最严重的核心区域——正是那名安保人员遇难处附近,一处尚未被完全开挖出来的天然岩层裂隙带。
“能量像漩涡一样汇聚在那里,”周小小向石坚描述她的感知,“混乱、暴戾,充满了被突然终结的愤怒和不甘。那些‘窃窃私语’和干扰现实的能量波动,都是从这个‘漩涡’中心扩散出来的。”
“有办法‘沟通’吗?”石坚问到了关键。
周小小摊开她根据感知绘制的简易能量脉络图,指向几个关键节点:“强行驱散,我们的力量恐怕不足以覆盖这么庞大的历史积怨,而且可能引起更剧烈的反噬。我想尝试‘疏导’和‘安抚’。需要布一个阵,不是攻击性的,而是‘安魂’性质的。”
她解释道,这个阵法的原理,是利用玉石粉末和特定符文勾勒的导引回路,配合她自身的“沟通”能力,像疏浚河道一样,将那淤积的、混乱的怨念能量缓慢引导、释放,同时将“安魂”、“平息”的意念注入其中,化解其戾气。
“这需要非常精确的能量控制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周小小神色凝重,“我需要石队长你在我引导能量时,以你的精神力量为我护法,确保外邪不侵,心神不乱。明远则需要在阵法外围,确保物理环境稳定,并监控能量变化,如有异动及时预警。”
石坚和李明远毫不犹豫地点头。经过野人沟一事,他们对周小小的能力已有相当的信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