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窈又担心自己的言语不够准确,再补充了一句:“你不表达你的情绪,我很难去了解你,有时还容易误会你。”
话落,她微微仰起小脸,眼眸盯着他瞧,试图在他那张平静的俊脸上瞧出些许变化。
然而,除了他的眼神让她灼热得不敢直视,其余皆是一如既往。
想着不该“强人所难”,苏窈放弃地轻轻呼了口气,低首垂眸,嘀咕道:“罢了,随着你的习惯来吧,说不准以后我也能看穿你的心思,不会被你的‘假面孔’吓唬到。”
身侧的男人沉默不语,深眸凝视着她。
初次见她时,她甚是纤瘦,如今双颊丰盈粉润,低头时颊肉嘭起,透出几分挫败感。
在苏窈以为这一话题已是结束之际,耳边传来他低低的声音:
“我答应你。”
她恍若幻听,抬头茫然地望向他。
谢景昭对上她的视线,薄唇轻启,字字清晰道:“窈儿,我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但,我向你承诺,我会改。”
至少,在他面前,不该让她需要耗费心思才能与他相处。
她的“要求”仅希望他能如实表露情绪,而他本就不应对她加以掩饰。
他这番话说得简单易懂,苏窈一听就了然。
心中的闷闷不乐在须臾间消失殆尽,她欣喜地弯起眼眸,语气轻快道:“那你要好好改哦。”
谢景昭看着她那双明亮的眸子,贪恋地不舍得挪开目光,唇边扬起一抹淡笑,颔首应她:“嗯。”
马车停在最外侧的宫道,还需经过几扇有着禁卫军看守的门。
苏窈对皇宫还有许多的好奇,毕竟这是她第一回进宫,目光忍不住望了望周围。
谢景昭自是察觉,待她的目光落于远处的某一建筑顶檐,他道:“那便是父皇的御书房。”
苏窈轻轻地“啊”了一声,回头往良妃的咸尚宫方向望去,还离了好一段距离。
原来他方才离开后,是来到这儿。
御书房听起来威严冷峻,隔着高高厚厚的红墙,仅能瞧见盛气显赫的顶檐。
与此同时。
一道颀长挺拔的身影踏出御书房。
男人脱下常年穿着的盔甲,腰间也未佩戴任何刀剑,只身穿了最为常见的黑色锦袍,从背影上看去,却仍旧如铜墙铁壁般,似永不屈服。
他步子很大,落地时反而很稳,几近无声。
过了一门,再往前便是皇宫直通宫门的宫道,男人似是提前听见了什么动静,侧头瞥一眼身后的小太监。
他那一双狭长的凤眸无端带着睥睨审视的气势,问:“前方可是有贵人出行?”
皇上后宫嫔妃无数,他又鲜少回京城,勉强认得皇后娘娘、良妃娘娘、俪妃娘娘,其余嫔妃他怕是分不清。
再者,他是外男,碰上嫔妃亦是多有不便,能避则避,省事省心。
小太监不好直接跑上前去窥探,否则冲撞了贵人,他这条小命定是要交代出去了。
小太监脑子转溜得极快,多方面分析后,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苏大将军,前方乃是朝着出宫方向的宫道,这个时辰极少会有娘娘准备出宫。”
他停了停,又毕恭毕敬地说道:“苏大将军,奴才想,许是太子殿下要回太子府了。”
原来是太子殿下。
不久之前,男人才见过太子殿下。
多年不见,太子殿下如今更是沉稳、决断,隐有听闻,大皇子依旧气盛激进、喜怒无常,而三皇子仍是缓心无成,柔茹寡断。
思及此,男人神情稍有缓和,继续大步前行。
一拐弯,便可望见一行人正与他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行。
日光渐暗,男人只抬眼确认一遍,便停在原地,低眸等候。
是太子殿下没错,眼余隐约看到太子殿下身侧还有一名女子,他没去看那名女子的长相或是其他,想来便是皇上提及的那名令太子殿下魂牵梦绕的女子。
皇上对这名女子着墨不多,但也能察觉到皇上极其恼怒太子殿下会看上这等平平无奇的女子,奈何太子殿下决意要娶那名女子。
若只单单此事,定然与他无关,他听听便罢了,横竖过几日他又要离京,镇守西中。
偏偏这一女子,竟曾经救过他的儿子一命,救命之恩重于一切,既是他儿子的救命恩人,便是他的恩人。
待太子殿下一行人接近,男人恭敬地行礼:“末将参见太子殿下。”
谢景昭停住脚步,虚虚抬手:“苏大将军请起。”
“谢太子殿下。”男人并未抬眼,立在原地,又朝着太子殿下身侧的女子行礼,语气恭敬:“苏桁逸见过苏姑娘。”
苏窈顿时一惊,这位苏大将军,竟主动朝她行礼?
谢景昭对此亦是略有讶异,感觉到她的震愕,他敛住情绪,微微弯腰,同她道:“这位是苏大将军苏桁逸。”
苏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这句话,恍然大悟,眼前的这一男子,便是江栀澄曾多次提过的那位苏副统领的儿子,亦是上一回在药堂内见过的苏少将军的哥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