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何雨水回了家带来了一个让他难以消化的消息:
“学校要组织一批同学去国外留学,小白确定入选了,”
“考虑到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再见,我们是不是邀请她来家里聚聚……”
何雨柱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妹妹何念秋更是惊呆了,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小白要去留学。
周晓白这一走要是不回来了怎么办?
难道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一些小误会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吗!
何念秋感到非常难过且自责,恨不得能够阻止这件事发生。
但同时心里也明白一切已经无法改变……
邀请周晓白来做客。
何雨柱没反对,想着那天找个借口加班。
结果这事居然没成。
原本留学的出发时间定在过年后。
突然有了新通知,说提前去国外,可以早点学到先进的知识。
于是,第一批留学生就提前走了。
周末时,何雨水带回来了这个消息,而那时周晓白已经离开好几天了。
本来他就打算不再见,永远不见。
去国外也好,对两个人都好。
他心里是这么想的,也觉得是对的。
但当真知道她走了,再也见不到了,何雨柱却感到一阵迷茫和失落。
接下来的几天,心情总是莫名其妙地烦躁。
不过,生活还是照常过着,周晓白的离开没有带来任何变化。
新的工厂建设,郭家负责施工。
现在不是农忙时节,调动了周边公社的人力,效率极高,每天都有新进展。
何雨柱几乎每天都去看看进度,其他时间就教于莉开车或者处理工厂里的事情。
这感觉比起悠闲喝茶看报来,忙碌许多。
新厂的事儿,阿姨特别关注。
经常打电话来询问情况,但是找不到具体负责人。
杨厂长也天天往工地上跑,仍然找不到人。
后来,何雨柱收到了写工作总结的通知。
......
食堂办公室里。
难得何雨柱在场,他一边看着报纸,一边接电话,简单介绍了工厂的情况。
“大概什么时候能正式开工?”
电话那头,阿姨问。
何雨柱想了想,“厂房年前应该可以完工,生产线调试相对简单,主要是培训工人需要一些时间,估计明年一二月份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正式生产的话,有什么问题吗?我记得方便面包装挺讲究的,我们要解决包装的技术难题,我们有这样的条件吗?”
阿姨并不陌生方便面,在考察的时候还特意让人买回来尝了一下。
味道一般,但她认为这种形式非常新颖且有市场。
“在国内,除了面粉和工人,其他的东西基本上靠自己解决不了。比如棕榈油、外包装等都需要进口……”
何雨柱简单说明了下情况。
阿姨听得仔细,并建议道:
“全进口成本太高了吧?用豆油或者花生油不可以吗?这些国内产量很足啊。”
“做方便面时,油的作用主要是加热干燥。用豆油之类也可以,但是保质期大概只能半年。”
何雨柱解释:“棕榈油稳定性比较好,对人体也更健康,容易吸收,不容易变质。用它制作的方便面,保质期可以长达一年。而且从价格上来说,棕榈油虽然要进口,反而比豆油便宜。”
简单介绍了下计划,他又补充了一些未来设想:
“方便面厂投产之后,除了棕榈油要进口,其他的材料我们会考虑跟内地工厂合作,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专门有一家做这个,一家做那个……”
阿姨听了沉思了一会儿,关切道:
“你思路清晰,很好,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能不能赚到钱;抛开关系不谈,纯粹作为一个投资者来看,这么大的投入必须要有回报。要是赚不到钱,没人愿意参与,吸引投资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咱们这边收入普遍不高,一包几块钱的定价肯定卖不动;哪怕几毛钱一包吧,利润也非常薄。”
叹了一口气后,阿姨接着说道:“也就是你能用自己口袋里的钱干这个,换了别人可能都不会这样做;这样的方式不具备参考性,起不到引领作用。”
何雨柱听着有些困惑,解释道:
“我压根就没打算把方便面卖给国内消费者,而是为了出口赚外汇;”
“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从生产到外包装等一系列环节都能带动。”
“利用外汇引进技术设备后,可以进一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听完这话,阿姨沉默了很久才开口:“你说的那个不锈钢材料出口进展如何了?”
“差不多了,东瀛已经联系好了,第一批货很快就出港...”
何雨柱说。
“轧钢厂目前主要生产不锈钢原料......这类加工产品在那边竞争劣势明显,人家都是用机器做的,成本更低。所以他并没直接做这一块业务,但也没有完全停止生产,请一位师傅领着手艺车间继续干活,然后在本地销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