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的话,让我像噩梦惊醒似的瞬间坐正,因为这件事情确实不是我安排的。
过分剧烈的动作,甚至触发了电子手铐的惩戒机制。
几束电流穿透皮肤扎进我的神经,瞬间我整个上半身都麻了,但我现在完全没心思注意那些,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索菲娅身上。
这个人太奇怪了,或者说她太复杂了。
在“鬼地震”初见的时候,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外表淡雅安静、柔柔弱弱,但内心十分坚韧的强大女性。
直到发现她是“吉迪姆”的“信徒”,我开始对这个人抱有警惕和怀疑,同时还觉得她有点可怜。
之后,在秦玉林跳楼的那个“梦境”中,索菲娅的“伪锚点”身份被揭穿、她说出自己是那个雨夜中的小女生后,更是让我对她的同情和怜悯达到顶峰。
再之后,我们一同回到现实,索菲娅又摇身一变、成了蜂巢基地的调查部部长,但其实在那个时候,我对她的信任反而比之前降了不少。
就像我刚才说的,索菲娅这个人太复杂的了,无论经历、身份、还是立场,都太复杂了。
我对她的怀疑和警惕日益升高,甚至一度超过那些、由“同情”而衍生出的信任,并且我对此几乎没有任何掩饰。
可是索菲娅对此的反应,却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问心无愧”。
她会坦然接受我的怀疑,并以她的方式通过那一次次试探。
还在无数次我需要帮助、甚至是一些出格的帮助时,以一种偏爱到近乎宠溺的姿态,无条件的、力排众议来满足我的要求。
这种坚定站在我身后的态度,如同水滴石穿一般,日复一日的瓦解着我对她的怀疑——直到几个小时之前。
在那个“虚无空间”中,我愈发确定自己可能真的不是人类,那么当初在雨夜开导小希的事情,就变得有点耐人寻味了。
我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植入记忆”这件事。
在我如今的记忆中,所有作为“心理医生”的经历,都是曾被专门编辑、甚至修改过,又重新植入在我脑子里的。
所以仅从最简单的逻辑来看,那场雨夜中的谈话,可能根本没发生过——当然,我也知道这件事里,还有“小希”这个共同参与者,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
就像那一起、让我和肖海差点死掉的“高架桥事故”一样。
我没有事故发生时的记忆,而肖海作为共同参与者,虽然拥有那段记忆,但他和庄湘却好像根本不认识我。
所有我现在不得不设想一个情况——
在我被植入的那部分记忆中,那些有其他人参与的“共同经历”,才是当时“被编辑”的部分,目的便是用那些“共同经历”,来让我相信自己是有朋友、有家人的普通人类。
所以如果肖海可以拥有他未经历的、“高架桥事故”的记忆,就代表索菲娅也能拥有她未曾经历的、“雨夜谈心”的经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如果“雨夜谈心”并不存在,就意味着我和索菲娅之间的、所有信任的起源不存在了。
而在我将这个假设、代入到推测中以后,一个处心积虑、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卧底”形象,就这么自然而然的竖立起来。
这不是我出于多疑的胡思乱想,毕竟穆罕默德刚刚说过,索菲娅在我入梦期间,曾私下接入“联合入梦”的相关设备,并上传了目前查到的、【大灾难】的相关资料。
这件事里存在两个信息点——
首先,“私下接入”这个特征,几乎等于坐实了“卧底”的身份。
其次,目前已经查到的、【大灾难】的相关资料,是联合政府的最高绝密,我连那些资料在哪儿都不知道,索菲娅能拿到它们,大概率是利用了“调查部部长”这个身份。
这又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情况,因为索菲娅这个“调查部部长”,并不是最近才当上的。
根据索菲娅曾经对我的“自述”,她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置,是因为她对“吉迪姆”的背叛、以及介绍人类和“吉迪姆”的相识,才获得了联合政府的绝对信任。
所以现在我不敢完全确定,索菲娅是先成为了部长、又顺势盗取资料并上传,还是就连“成为部长”,都是某个巨大阴谋的一部分。
如果是前者,则说明“上传【大灾难】相关资料”,是索菲娅在最近才得到的任务,虽然还是存在“卧底”的可能,但也有概率是被胁迫的。
但如果是后者,就说明索菲娅一直在骗我,背叛“吉迪姆”、介绍人类和“吉迪姆”的相识、甚至可能连后面的“反渗透计划”和“顺风车计划”,都只是她获取信任的一种手段。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绝望的情况,因为我实在不想在逐渐信任她之后,才突然发现那真的只是一场骗局。
“你现在什么想法?”
穆罕默德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是怕打扰我的思路:“关于索菲娅,你觉得她是卧底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