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轩的性格应该能适应学校生活,多读点书对他肯定有好处。
“姐姐,你放心吧!我绝对不会半途而废的。”
“哟,你现在还学会用成语了呢!”
“我在镇上听到别人说的,所以就记下了。”
“好了,估计早餐已经做好了,咱们先去吃点东西吧!明天早上可得早点起床哦!”
“嗯,姐姐真好。”
两个人一路走到了厨房前,发现颂萱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这个家里的状况已经大为改观,经济条件改善之后,餐桌上的食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家里的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吃得好一点儿当然是必须的啦!
“颂萱真的太能干了。”李颂筠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早餐,一边忍不住赞叹道。
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说得真没错啊!颂萱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已经非常懂事听话了。她不仅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还会照顾妹妹颂瑶。
如果将来有哪个幸运儿能娶到她,那可真是福气满满啊!不过,颂萱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性格稍微有点柔弱,不太懂得争取自己的权益,这样的话,难免会受到一些委屈。
看来,我们得想办法让颂萱多锻炼一下,让她的性格变得更坚强一些才行。
卖酸笋的已经因季节的原因告一段落,家里暂时恢复了宁静。李颂筠站在家中破旧的房子前,看着它们摇摇欲坠的模样,心里不禁想:是时候该翻新一下这房子了。
她记得卖酸笋赚来的那五十两银子,虽然在农村盖一栋房子绰绰有余,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够。
现在正是雨量较少的季节,正好适合动手修缮房屋。
要是等到雨季来临,不仅无法施工,恐怕连现有的房子都难以抵挡雨水的侵袭。平时只要下场小雨,家里就会到处漏水,到了雨季更是没法住人。
李颂筠向家人详细地提出了加盖新屋的构想,而张叔和张婶对此表示非常赞同。
毕竟在乡下来说,盖一间好房就意味着可以安心居住一辈子,因此,在他们心中,这所房子无疑是家庭财富的象征。
于是,张叔和张婶建议李颂筠和他的兄弟姐妹们赶紧做好整理,搬到他们家去暂住,把旧房子拆了后,再好好规划如何设计新房子。
大家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起来。李颂筠带领他的弟弟妹妹们将所有物品打包并搬到了张家,而张叔则开始积极联络建筑工人,同时四处寻找烧制瓷砖和瓦片的地方购买所需材料。
由于之前并未储备足够的木材,故此需要额外购买,因此张叔又马不停蹄地在附近村庄奔波,寻找适合的木材供应商。
李颂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房间里搞装修设计。她最爱那种带院子的四合院式住宅,外面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门一关起来,家里自成一派天地。
过去老家那里,房子周围都是空地,村里规定在这种地方盖房子不会受到限制,因此她便按照传统方式构思出四合院的设计方案。
大门设在东南方向,旁边还有一排朝向反向的倒座楼房。进门后设置影壁来遮挡视线,然后有院墙和垂花型的门将前院和内院分开。
再往里走就是内宅部分,北边是三间正房和两间耳房,东、西两边各有三间厢房。正房两侧分别是东西两个跨院,最后面是一排后罩房。房子外围还围着一圈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连。
这样的四合院充满了北方的特色,院子宽敞明亮,四周的房子各自独立,中间由走廊连接,住起来非常舒适。而且院子够大的话,可以在里面种树、种花、养鸟、养鱼,甚至堆石头做景观。
等到李颂筠画好图纸后,张叔那边也已经把要用到的材料和工人全都找齐了。
首先得把李家人住的那间破旧老屋给拆掉,然后才能把新的四合院盖上去。在这个村子里,还真没哪家住户曾经盖过四合院呢。
因此找来的那帮盖房子的工人也都没接触过这种类型的建筑,可以说是连见都没见过。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颂筠只好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每一个细节,幸亏他们都是干这行的,理解起来倒也不算太费劲儿。随着材料一点点地运过来,房子的建设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李颂筠每天都会去现场查看施工进度,一方面是为了监督工程进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观察那些工人的操作手法,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他会立刻提出纠正意见。
李颂筠家建房的事情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人都跑过来围观,毕竟以前李家的经济状况大家心里都清楚,现在突然有钱盖房子了,自然都想来凑个热闹,同时也好奇李家是不是真的发了大财。
当然,也有些人看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看完热闹后免不了要说几句风凉话,对此,李颂筠也懒得理会。
张叔每天都会去帮忙,连我们的村主任也都几乎一整天都在那里照看。如果有需要他出力的地方,他也不会袖手旁观,肯定会搭把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