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路上,谢道儒让他们看到了光,他们相信了,这个人能帮他们重返他们的家园。
一路上,谢道儒要求带着的兵士,每人每天少一顿的饭,用来给确定身份是因水灾流浪的人吃。
只要确定了你是因为水灾流浪出来的,谢道儒给一天一顿饭,保证你不饿死,带着你回老家。
谢道儒对他们说,只要跟着我,回到你们的家乡,只要我有吃一天,你们就会有!
虽说粥清了一些,虽说只一顿还吃不饱,但能不离家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百姓都跟着来了。
而且一路上,他们也真实的见到了谢道儒是真正的来赈灾的。
遇到有粮店因为水灾而抬高了粮价的,谢道儒直接把老板抓来,一把尚方宝剑架上他的脖子。直到他同意了降下了价格,并由地方上的官府担保着,不会上涨,这才给了他自由。
不然,谢道儒就会要了他的命不说,还会要他交纳多赚的那部分的三倍的税钱。
而且给各地的告示都贴出来了,要是官府不作为的,就按同罪处罚。
所以,在他还没到下一个县城的时候,那边都早就把价格给降下来了。
而这样,最少起到了一个安抚了民心的作用。
不管是地方上的百姓,还是朝堂上的百官,他们都没想到,谢道儒的这一趟治水会用这么暴力的办法治水。
反正只知道,他出发之前,皇帝是给了圣旨又给了尚方宝剑的,只要是正三品以下的官员,他可以先斩后奏。
而真正的正三品的官员,都在京城内,也就是说,他出了京城后,所有的官员,他只要有证据,都可以杀!
开始时,没人当一回事,直到他杀了第一个府台。那是就在河边,直接砍了头,给围观的百姓一个交待。
就这一个人头,就让谢道儒这一治水定下了百姓的人心。
他们一路走了过来,前前后后见到了谢道儒这次是真的动手了,他们放心了。
这倒是让谢道儒此行顺利了很多。
百姓相信你后,你想要证据,他们给你找来了,你想要劳动力,他们就自动的带着扁担就来了。
到最后,谢道儒出行时是带着五百御林军,而到达定南县时人,他们的人数达到了差点两千人。
而这两千人里,各种人才都有。
比如今天,谢道儒看了看眼前的还被淹在水里的庄稼,让身边的一个护卫把自己写的一个告示贴了出去,找会水的人,因为要签下生死状,这次下水,是要找到决堤处的定水柱。
定水柱,是修防洪堤时打下去的挡住石头的木头。
先打下定水柱,再把木头横起来就形成了挡水的排口。然后再沿着这个排口,依次的放下石头,才能真正的挡住水。
而这个堤口决口了,找不到定水柱,就不知道当初考察后的防洪堤是在哪里。因为在水下,要下水去找,就得水性很好的人。
而在洪水中在水底去找东西,那就是拿命来赌的事。
可是,谢道儒的通知才放出去,不到两个时辰,就有近四十个汉子来到了他驻下的帐篷处。
“谢大人,我们愿意签下生死状。”
“谢大人,我们兄弟俩当初也是参加了修这个堤坝的人,我们知道定水柱在哪里。我们愿意下水找。”
“谢大人,我们本身就是渔民的,我们会水。”
“……”
谢道儒自认为自己很清醒的了,但看到这些汉子来签生死状,心里还是很感动。
这些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要是死了,他们的家人就垮了。
但,他们要是不站出来,更多的家就会垮得更多。
而且洪水冲下来的杂物很多,那堤是决了口,但同样也挡下了很多上游冲下来的东西。谁都不知道下了水后,会不会被什么东西勾住了。
也许,下了水就没得回头路了。
但他们还是愿意来下水。
谢道儒很是感动。
他是个读书人,他平时的名声都是儒雅而着称的。
但现在,他让人打开一坛酒:
“不论今天我与不与你们签下这生死状,我先敬各位一碗。且,我谢道儒在此保证,你们不管是谁,下了水去,你们的家人,就归我谢道儒管。你能回来,就把他们领回去,你如不能回来,我谢道儒给你养老人供孩子到孩子婚嫁!”
一碗酒,喝得大家都激动万分。
喝了酒后,谢道儒开始一个一个的盘问清楚了。不是说凭着冲动就让愿意签的人都下水,还是得做多方面的考虑。
谢道儒下了令:
“第一,没成家的人,不签。”
“第二,兄弟俩,只签一个。”
“第三,新婚无子的不签。”
“第四,优先签熟悉这里的水道的人。”
几个条件一下来,有好几个汉子都不能签了。而且有兄弟俩来的,分别抢着签:
“哥,我来签,嫂子身体不好,你家没有劳动力,我儿子长大了,可以帮着做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