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知足珍惜

作品: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作者:光头李三|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9 19:40:06|字数:5258字

武英殿内静得可怕。

只有更漏滴答的声音,清晰得如同敲打在李昖的心上。

他能听到自己略显粗重的呼吸声,感受到心脏在胸腔里不安地跳动。

每一次抬眼,余光扫过那些面无表情的重臣,都让他心头一紧。

海瑞那锐利如刀的眼神,更是让他想起前些时日所受的训斥,脸上火辣辣的。

申时行那看似平和的目光,也仿佛能洞穿他所有的侥幸和算计。

至于那些勋贵武将们,目光中则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看待藩属弱主的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巨大的压抑感,如同实质的潮水,一波波地冲击着他。

他感觉自己快要喘不过气来。

与上次哭诉求援时那种悲情弥漫的氛围截然不同,今日的武英殿,弥漫的是一种冰冷的、程序化的、决定他国家命运的威压。

他知道,大明朝的章程已经定下,今日不过是宣布结果。

朱翊钧高坐御座,将李昖那强自镇定下的不安和恐惧尽收眼底。他并不急于开口,任由这份沉默的压迫感继续发酵。

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朝鲜国王李昖。”

“臣在……”

李昖如同被针扎了一下,立刻从锦墩上站起,再次躬身。

“尔前番所奏倭患荼毒、请兵救援之事,朕与阁臣部院,业已详加商议,权衡利弊。”

朱翊钧的目光扫过两侧重臣,最后定格在李昖身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天兵跨海远征,耗费甚巨,牵动国本,非为上策。然,念尔藩国世守臣节,恭顺无贰,念在数百万黎民倒悬之苦,朕……决意助尔一臂之力!”

李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的判决。

朱翊钧的声音陡然转沉,带着金戈铁马般的决断: “特命:宁国公李成梁,总督朝鲜练兵事务兼理备倭军务大臣,授王命旗牌,即率‘援朝教习卫’两千五百员,赴尔国整饬武备,操练军伍,以御倭寇,保境安民……”

李昖听到“李成梁”三个字,瞳孔猛地一缩!

这次求援。

给自己找了个爹。

是福?是祸?巨大的震惊让他一时忘了反应。

然而,朱翊钧的话还未完,申时行在皇帝的示意下,站起身来,展开一份早已拟好的章程,用清晰而冰冷的官方语调,开始宣读那决定朝鲜未来数十年甚至更久命运的“援助”细则。

一条条,一款款,关于“借款购械”、“分期偿还”、“抵押担保”、“指挥权属”、“物资供给”、“朝鲜需承担之义务”……当然,这些拟定中,有着朱翊钧的身影。

那巨大的压抑感,在冰冷的条款宣读声中,达到了顶点……

虽然条件看起来不算宽和。

但李昖却并不慌乱,甚至是现在就有了一种借钱成大爷的错位感了。

这不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吗。

李昖担忧的并不是现在的倭寇,而是未来的倭国。

借的多了,大明朝就不可能坐视朝鲜被倭国灭掉,看似高额的利息,实际上就是保住国家社稷的筹码。

当然,这个时候李昖并不担心还款的事情。

大明是宗主国,他帮助小弟是应该的,朝鲜还不起债务,又能怎么样。

宗主国与藩属国本就是一家人。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还不起,难不成能跟此时民间放利子钱的恶霸一般,打断不还钱的老赖的手脚,卖了他的儿女不成……

在这份援助中,除了让李成梁前去朝鲜练兵,他有些不愿意外,其他的,都能接受。

不过,这个时候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能够早早的拉起一支能够战斗,一心保卫国王的军队,最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无法推辞。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那份章程卷轴合拢时发出的轻微“啪嗒”声,宣告着大明帝国意志的最终落定……

而李昖身后的柳成龙等人,对于朝廷的这个安排,也很是满意,他们想的比李昖多了些。

大明朝这艘巨轮,终于被他用高额的“借款”和未来的“债务”,牢牢地绑上了朝鲜这艘风雨飘摇的小船!

看似苛刻的条款,在柳成龙看来,恰恰是朝鲜社稷存续的最大保障……

借的越多,大明朝就越不可能坐视朝鲜被倭国灭掉!那些天文数字般的“利息”和“本金”,不就是保住李氏江山最昂贵的“保险费”吗?

至于还款……

我们是礼仪之邦,是宗藩一体,真的还不起,难不成还能卖了朝鲜的城池土地不成……

孔圣人的教导,天朝的体面何在……

这不符合“仁”、“义”、“礼”啊。

大明皇帝陛下,更是天下共主,是礼仪的表率,不可能催着要账的。

所以这些朝鲜重臣也觉得,债务?那是以后的事……

既是以后的事情,那就以后再说,礼仪之邦,总会有转圜的余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第850章 知足珍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第850章 知足珍惜并对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