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你不想去?

作品: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作者:光头李三|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9 09:01:48|字数:4614字

李昖在北京城待了十几日。

朝廷各部院也是把他求援这事,当成了事办。

一直在商量着援朝的具体流程。

他数次请求朝见天子,却被礼部官员告知,天子正在议朝鲜事,做好部署后,会召你过去。

研究过来研究过去。

基本论调是定下来了。

大明朝不可能让山东水师前往济州岛协防。

但,还是要对朝鲜进行一方面的调整,帮助 。

练兵,统战,自卫。

现在只需要挑选一个将领前去帮助了。

李成梁比较兴奋,他勇于推荐了数十个曾经跟随过他的将领。

当然,这些将领都是辽东系出身。

对朝鲜情况比较了解,而后,此时在辽东重镇并没有受到太高的重用。

秦得倚,李宁,孙守廉等人,都在他的举荐名单上。

这些可都是他当年麾下得战将。

不过,一代主将一代人。

现在他得这些战将,在辽东是不可能有太大得发展空间了。

作为老领导,李成梁对他们也确实爱护,一有机会,想到得就是自己人。

除此之外,戚继光也有举荐。

乾清宫中。

深秋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铺洒出暖金色的光斑。

御案之上,一份来自兵部、汇总了五军都督府推举的赴朝练兵将领名单摊开着。

年轻天子朱翊钧手持朱笔,目光沉静地在上面勾画着。笔尖划过纸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不多时,朱笔停歇。

朱翊钧看着被自己圈出的十几个名字:秦得倚、李宁、孙守廉、查大受、祖承训、李如梅……*清一色皆是辽东宿将,且无一例外,都是李成梁当年麾下倚重的臂膀。

这些名字,代表着一段属于李成梁和辽东铁骑的辉煌岁月,也暗示着他们在麻锦,戚金,李如松等新一代将星主导的边防格局中,地位已不复当年。

朱翊钧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从名单上移开,投向侍立在御案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冯大伴,宁国公……该到了吧?”

冯保微微躬身,声音平和:“回陛下,按着先前传召的时辰和脚程算,宁国公此刻应是快到了宫门外了……”

朱翊钧闻言,轻轻颔首。

他并未再看名单,而是身体微微后靠,目光变得幽深,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询冯保:“朕若真让李成梁这头猛虎,去朝鲜那山林里练兵……算不算是……放虎归山呢?”

冯保低垂的眼帘下精光一闪,随即抬起头,脸上堆起恭敬而圆融的笑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陛下说笑了。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大明朝的哪一座山头,不是陛下您的?纵是猛虎啸聚山林,那也是陛下山林里的猛虎,虎威再盛,也翻不出您这真龙天子布下的天罗地网。宁国公是猛虎不假,可陛下您……是执掌乾坤的驭虎之人呐……”

“猛虎归山,为的是替皇爷看家护院,震慑宵小,岂有反噬主人之理?”

他这番话,既捧了朱翊钧至高无上的权威,又点明了李成梁即便在外,也仍在皇帝掌控之中。

朱翊钧听了,脸上的笑意加深了几分,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 “呵呵,说得是。就算是放虎归山,朕也要让他去朝鲜啸一啸,这虎啸山林,总得吃些血肉筋骨才能有力气。吃……”吃的自然不是朕大明子民的血肉筋骨。”

冯保何等精明,立刻捕捉到皇帝话中那未尽的意味,他微微躬身,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劝谏口吻:“陛下圣明。不过……老奴斗胆多句嘴。朝鲜虽为藩属,然其黎民百姓,自古以来亦沐浴我天朝教化,名义上,也是皇爷您的子民呐。宁国公此去,既要练出强兵震慑倭寇,也需约束部众,恩威并施,方显我天朝上国仁德体统,不致寒了藩属人心。”

朱翊钧闻言,轻笑一声,正要开口,殿外当值太监尖细的唱名声已然响起: “宁国公李成梁,奉旨觐见……”

“宣。” 朱翊钧收敛了笑容,恢复帝王威仪。

身着国公蟒袍的李成梁大步流星走入暖阁,步履虎虎生风。

他来到御案前,推金山倒玉柱般行了大礼:“臣李成梁,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朱翊钧语气平淡。

“谢陛下!”

朱翊钧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御案上那份勾画好的名单拿起,示意冯保递了过去:“宁国公看看这个。这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推举的赴朝练兵将官人选,朕已圈定。国公久历戎行,看看可还妥当?”

李成梁双手恭敬地接过名单,目光一扫,当看到那一个个被朱笔圈出的、无比熟悉的名字时——秦得倚、李宁、孙守廉、查大受、祖承训、李如梅……

一股巨大的惊喜瞬间涌上心头,几乎让他老脸放光!

这些可都是他当年在辽东一手带出来的悍将啊……

陛下竟然一个不落,全数圈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第847章 你不想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第847章 你不想去?并对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