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文馆之议二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5:12|字数:7352字

奴才同这两家人交谈了许久,才知道玉米和土豆这两种新作物,耐瘠耐旱,产量也比小麦略高,乃是大明皇帝派人从海外极远之地取来的仙种。

所以奴才请求汗王恩准,释放这两家人包衣的身份,并在一些山坡地和荒地上,推广种植这两种新作物。”

对于鲍承先提出的这两种新作物,黄台吉倒是甚感兴趣。玉米和土豆,他在这次攻入明国之后倒也尝过,虽然他觉得口感似乎不怎么好,但是倒也能够顶饿。

听说这两种作物比小麦好养活,黄台吉自然就关心了起来,他询问了几句之后,便对着鲍承先颇为急切的说道:“我们这次从明国带回来的人虽然不多,但也有2、3千人的样子。

你去甄别一下,看一看其他人是不是也知道,玉米和土豆有这般好处。如果这两户人家说的是真话,那就将他们释放为平民。

而且我还会任命他们为劝农官,指导我国之人如何去种植这两种作物。这样,你还是先去将我们带回的玉米和土豆封存起来,一旦确定可以种植,就先安排在两黄旗的庄子试种。”

鲍承先答应了一声,黄台吉随即写了一个手令给他,让他下去传达自己的命令去了。

鲍承先离开之后,剩下的几位汉官也一一上前向黄台吉禀报了一番,不过大多是泛泛而谈,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内容。

范文程差不多到了最后几人时,才出列向黄台吉进行了汇报,和一年前还显得有些书生气的他相比,现在的范文程无疑要沉稳了许多。

同僚们的回答,也给了他足够的思考时间,因此当黄台吉询问到他时,范文程便小心的回道:“回汗王,奴才也赞成前面几位同僚的发言,想要解决我国眼下人口过多难以给养的问题,自然需要君臣上下同心协力,大家共体时艰才行。解决的办法,达海大人说的已经非常详尽了,奴才并没有什么可以补充。

要解开我国在军事上的不利局面,则去除东江镇,彻底让朝鲜倒向我国,以稳定我国东部之边境,确是第一要务。

不过如何去除东江镇,奴才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俗语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若是我们想着完全使用武力去解决东江镇,恐怕损失的将士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奴才以为,汗王除了示好『毛』文龙外,不妨继续拉拢此人,说服他带着东江镇投奔我国,方才是上策。”

黄台吉顿时皱着眉头说道:“这『毛』文龙甚是可恶,虽然此前同我书信往来,说是要投奔我国,但却没有几句是真话。倒是将我派去的使者砍了脑袋,送去京城领赏。

上次还将我的使者绑送了京城,虽说明国皇帝将之放了回来,但是这『毛』文龙不是在故意耍弄我吗?我觉得『毛』文龙是不会投降于我国的。”

范文程立刻说道:“汗王,『毛』文龙会不会投降我国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国的朝廷会不会相信『毛』文龙对大明的忠诚?

这东江镇乃是『毛』文龙一手打造出来的海外孤镇,听闻东江镇的官员又大多为『毛』文龙的养子养孙,『毛』文龙在东江镇内可谓是一言九鼎,无人敢于违逆。

明国朝廷一向有重文轻武的传统,现在一介武官在海外镇守,几乎无人可制,以明国朝堂上那些官员的心胸,恐怕心里未必有多信任这位『毛』帅。

如果我们在京城散布,这『毛』文龙写信给汗王,欲献皮岛于我国的消息,恐怕明国朝中的大臣是宁可信其有,也不会选择不相信的。

只要明国的官员怀疑『毛』文龙的忠诚,必然会试探的卡一卡『毛』文龙的军需,看看东江镇会不会有所怨言。

东江镇远离明国,又接收了大量辽东逃人,朝鲜君臣一向没有远见,这东江镇的粮饷主要还是来自于国内。这海上往来运输,向来风险极大,就算是明国按照实际数目发送粮饷,能够安然抵达的也不过十之七八而已。

且海上行船,还需要视乎于天气,每年能够安全行船的日子也就那么几天,只要明国朝廷这边卡一卡时间,这东江镇的粮饷就必然会出问题。

无法按时给军士发放粮饷,『毛』文龙必然会有所抱怨,就算他不抱怨,军士也要对明国朝廷离心离德。本就狐疑的明国朝廷,难道还敢继续放心使用『毛』帅吗?”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挽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62章 文馆之议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62章 文馆之议二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