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北上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3:37|字数:9628字

听了许心素的话语后,一头雾水的瓦德斯有些茫然的说道:“阁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今天可是真心实意的前来谈和的。否则的话,我也不用自己亲自上门了,不是么?”

许心素站在那里半信半疑的看着瓦德斯,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郭庆想了想便『插』口问道:“海港内的那艘帆船派人向荷兰人投降,真的不是你们商议过的计谋么?”

听明白了郭庆的问话后,瓦德斯终于失去了平静,有些失魂落魄的说道:“萨尔加多这个蠢货,他是打算把船上的人都葬送了么。”

片刻之后,瓦德斯便反应了过来,对着许心素请求道:“阁下,希望你容我先行返回,我需要派人去制止船上的人。至于刚刚说的,让贵方接收圣萨尔瓦多城的方式,我对此毫无异议。

半个钟点后,圣萨尔瓦多城就会打开大门,所有人都会走出城堡。不过我希望,是贵国的正式军队前来接收,而不是那些土着人…”

虽然许心素等人顺利的接收了圣萨尔瓦多城,但是对于“圣胡安号”的处置,却成了明军和荷兰人之间的心结。

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把西班牙人驱逐出台湾岛,造成中国同西班牙人之间的不合,就是此次出征的主要目的。

但是对于那些东印度公司的职员来说,获得战利品才是他们作战的最大动力。一艘马尼拉帆船在欧洲造价近30万盾,在亚洲制造也不会少于12万盾。

但是即便是一艘旧船,也能卖出8、9万盾的价格。这艘马尼拉帆船,已经相当于参加这场战争的所有荷兰东印度公司职员,一年的薪水了。

即便是想要同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彼得,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过于倾向于许心素。

在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个协议,即这艘大帆船作价7万5千盾卖给许心素,而船上的人员双方各自拥有一半。

同时彼得代替三艘东印度公司的船员们保证,他们不再对岛上的其他战利品提出要求。

事实上,彼得等人已经从“圣胡安号”的船长口中得知,西班牙人在岛上修建的圣萨尔瓦多城,到现在为止还是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甚至于连大部分粮食都需要从马尼拉运送过来。

这样一个贫瘠的殖民地要塞,自然让他们失去了兴趣。相比起来,倒是让这些明国人让出对大帆船的所有权,对他们更为有利一些。

而且明人答应他们,会以明国的货物折价支付船价,而不是直接支付白银。这样一来,等于出售的船价翻了一倍以上,这显然更让荷兰人心动了。

许心素挑选属于自己一半的船员时,对这些船员们许诺,只要他们愿意为自己服务三年,那么就无需支付所谓的赎身银。

这艘帆船上有近三分之一人并不是西班牙人,他们是一些混血儿、东南亚土着甚至还有日本人。

也许马尼拉会赎回那些白人水手,但是肯定不会赎回他们。落在荷兰人手中,说不定就被卖给奴隶贩子了。

因此这些非欧洲人种的水手,很快就选择了明人这边,甚至一些不放心荷兰人做派的西班牙水手,也选择了愿意为明人服务。

彼得原本还头疼于,应当如何完成对于明国皇帝的承诺,租借一艘西式帆船给予大明。他本人对此并无意见,但是巴达维亚的总督却否决了这条。

总督昆愿意为中国皇帝在海上运输货物,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是他不能同意,租借一条公司的船只,交给明国人管理,为明国培养远洋航行的人才。

彼得私下悄悄告诉许心素,他虽然无法为大明皇帝租借一条西洋帆船,但是可以替他招募一些失业的航海人才。明军同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的矛盾,终于暂时平息了。

在攻下了鸡笼港后的几天,处理完淡水城事务的董卫贤终于赶了回来。

于此同时,20多家村社长老组成的联盟会议,要求明军兑现自己的承诺,把社竂岛(包括岛上的建筑物)交还给他们。

郭庆显然是反对交还的,他向许心素、董卫贤建议,干脆解除岛上原住民的武装,然后进行甄别。

让愿意归顺大明的原住民士兵,干掉那些服从于村社长老的士兵,趁着鸡笼地区大部分村社长老都在鸡笼港的便利条件,直接清洗掉这些敢向大明索取土地的东番首领。

郭庆的提议自然遭到了许心素和董卫贤的反对,董卫贤是出于不忍,认为这样做大大的损坏大明了名声,即便是得到了眼下的好处,但是对于今后想要开拓台湾内陆的台湾垦殖公司不利。

而许心素只是觉得不值得,对于郭庆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却简直不值一提。

许心素表示这件事他会亲自处理,让两人暂时保持安定。也许在战场上,许心素的表现远不如郭庆。

但是对于如何分化这些原住民村社长老,10个郭庆也不及他一个人。他花了三天时间,分别接见了联盟会议中各村社的代表后,便放出了一个风声,说明国有意以10万匹棉布的价格购买整个社竂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237章 北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237章 北上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