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解卦之争

作品:幸好遇见神|作者:班门弄茶|分类:玄幻|更新:2025-04-23 07:24:22|字数:4452字

洪崖子作法结束,扶乩之笔也停止书写。

两名道士撤去道具,只留盛满细沙的筲箕静静摆放在中央。

洪崖子右手竖执拂尘、面向皇位上的皇帝拓跋宏,左手单掌对他行道家之礼,然后微微躬身道:“贫道恭请陛下移步前观!”

说完,退后一步,侧身,伸手示意筲箕方向。

其实,拓跋宏此时已看清那个“革”字。

内圈的臣子们也看见了那个字。

拓跋宏对洪崖子拱手,道:“天师辛苦了。”

洪崖子忙道:“多谢陛下。贫道惶恐。”

拓跋宏点点头,随即走下龙椅,靠近筲箕。

他仔细端详几眼,笑着道:“洪天师,朕记得,当年成汤伐夏、武王克商,出征前扶乩卜天,所得也是这个‘革’字。”

洪崖子抱着拂尘上前两步、再次竖起左掌道:“陛下博闻强识,贫道佩服。成汤王、周武王当年正是先卜得此字,而后出征。”

说完,他退后几步,让到边上。

拓跋宏慢慢回到皇位,面对底下近两百朝臣,朗声道:“众位爱卿,洪天师为朕所卜之字,乃《周易》六十四卦之四十九卦:‘革’。”

顿了顿,他沉声道:“革者,伐也、变也。这是上天赞成朕的南伐主张啊!”

众人一下子还没回过神来。

听了皇帝解读,都互相张望一阵,然后开始思索。

但一时无人出声。

过了一会,有个年轻人出列,对着皇帝抱拳恭身行礼,道:“启奏皇上,微臣以为,皇上对‘革’卦解义有误,此卦不利出征。”

拓跋宏看见此人,微微蹙眉。

因为对方是自己堂叔、任城王、尚书令拓跋澄。

拓跋澄其实与皇帝同岁。其父是上代任城王拓跋云。

拓跋云,前太子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献文帝拓跋弘的叔叔。

文成帝时,任命二弟拓跋云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也就是全国军队总司令兼最高法院院长。

献文帝时,拓跋云除了继续担任上述职务外,还兼任几州刺史,权力更大,威望更高。

献文帝甫一成年(18),冯太后便将更多精力放在孙子拓跋宏身上,放松了对皇帝的监督。

这本来是出于对献文帝的信任。

可献文帝一朝得志,便先行解脱自己心结:设计诛杀了冯太后的闺中密友李敷、李奕兄弟。

他认为母后的行为辱没了自己父皇声誉。自己不能对母后怎样,但必须诛杀奸夫为父皇出气。

献文帝的行为惹得冯太后相当不满。

母子二人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献文帝在高人指点下,决定使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来破解危局:他要禅位给太子拓跋宏。

因为,自己12岁成为皇帝时,由冯太后垂帘听政。

冯太后经历独特、深谋远虑,对皇帝的“辅佐”很得朝野拥戴。

献文帝尽管已成年,但他想摆脱母后掣肘,很难。

而假如由自己儿子拓跋宏做皇帝,自己就成了太上皇。

这样一来,是太皇太后冯氏继续垂帘听政,还是由自己这个太上皇辅佐小皇帝?——谁更加名正言顺,形势一目了然。

不过,还有个障碍:这年,太子拓跋宏才4岁,而皇帝拓跋弘也才18岁。

让太子4岁登基,这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说得过去。

问题在于:刚满18岁、身强体壮的皇帝,并无失德之处,也没过错,以什么理由禅位?怎么说服朝廷众臣?

拓跋弘身后的高人又为他出了一计:声东击西。

也就是:皇帝拓跋弘借口一心向佛,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

果然,当拓跋弘在朝堂上当着众大臣的面说出自己想法,立即招来全体反对,没有一人赞同。

但皇帝拓跋弘就是坚持己见,不让步。

后来,德高望重的任城王拓跋云道:“就算皇上要禅位,也是禅位给太子呀!”

拓跋弘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即接住任城王话头,道:“好,既然任城王这么说,那朕就退一步,给皇叔一个面子,朕禅位给太子吧。”

众大臣面面相觑,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

但任城王答应了,大伙也不好再说什么。

于是,皇帝禅位这么大的事,就这么一锤定音搞成了。

后面的朝局也正如拓跋弘期望的那样发展:4岁太子拓跋宏登基做了皇帝,18岁太上皇拓跋弘垂帘听政,太皇太后冯氏淡出朝堂。

拓跋弘和身后高人把“三十六计”玩得得心应手,暗自得意。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阴谋阳谋都只是渣。

拓跋弘与冯太后斗法的最后结果是:5年后,魏国太上皇拓跋弘暴病而亡,享年23岁;

太皇太后冯氏重新垂帘听政、辅佐9岁皇帝拓跋宏,再掌大权。

回到朝堂现场。

历史颇为相似。

当年拓跋云在朝堂上反对献文帝禅位给皇叔。现在,他的儿子拓跋澄当着大臣的面,开口反对孝文帝的南征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幸好遇见神》,方便以后阅读幸好遇见神第461章 解卦之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幸好遇见神第461章 解卦之争并对幸好遇见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