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土建之利

作品:南明崛起|作者:阳江牡丹|分类:历史|更新:2025-04-21 10:31:26|字数:7774字

三个月后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从南昌到武昌的官道上,一支三轮车队正缓缓前行。这支车队由梁五记带领,他们押送着一批珍贵的货物——玻璃镜,正朝着武昌城前进。

车队的车头处,一面鲜艳的三角旗迎风飘扬,上面赫然写着“永兴筑路”四个大字。

这面旗帜不是车队的标志,而是他们竖起的筑路宣传旗,商队每到一处,都要宣传绿水书院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筑路。

而在旗帜下方,一台留声机被牢牢地绑在车头上,正播放着悠扬的粤剧《帝女花》,这是今年最新研究突破推出的留声机,绿水书院声音研究院出品。

那婉转的唱腔和悦耳的旋律,仿佛为这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道路两旁,一群身着工装的筑路员们正蹲在路边休息。

他们每个人都显得有些疲惫,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些筑路员们胸前都佩戴着一块胸牌,上面清晰地印着“股票代码0023”。

这不仅是他们身份的象征,更代表着他们对这份工作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望。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铃声传来,“让让!让让!”原来是一位骑自行车的邮差疾驰而过。

他的车后座上绑着一个装满鸡苗的筐子,筐子上还贴着“胡记农牧场”的标签。

邮差一边摇着铜铃,一边大声呼喊,提醒路人避让。

这一幕幕场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和人们忙碌而充实的生活。

青海湖畔,胡有财正在麦田里安装风力提水机。

风车叶片转动的阴影掠过他脸上的刀疤,惊起偷食的斑头雁。

"这玩意比劫道有意思吧?"他踹了脚发呆的山匪俘虏,"去把三号大棚的蚯蚓肥翻了!"

山匪俘虏嘟囔着去干活,胡有财看着忙碌的生产兵团,心中盘算着扩大规模。

这时,一名士兵跑来报告:“胡大人,又有一批罗刹俘虏押过来了。”

胡有财眼睛一亮,这可是现成的劳动力。

他快步走到俘虏队伍前,看着这些身材高大的罗刹人,心中有了主意。

“你们听好了,只要乖乖干活,就有饭吃,要是敢耍花样,可没你们好果子吃。”胡有财大声说道。

罗刹俘虏们虽然一脸不情愿,但在饥饿和威胁下,也只能乖乖点头。

胡有财把罗刹俘虏分配到各个生产兵团,让他们和山匪俘虏一起劳作。

一开始,罗刹俘虏们干活总是磨磨蹭蹭,还时不时地搞些小破坏。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只要认真干活,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得到一些小奖励,比如一块糖或者一件旧衣服。

慢慢地,他们也开始认真劳作起来。

。他们挥舞着锄头,翻耕着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而那些罗刹俘虏和山匪俘虏也逐渐融入了这个集体,为这片土地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众人的努力下,青海湖畔的农场越来越繁荣,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不仅满足了前线的部分需求,还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遥远的草场上,广袤的草原如绿色的海洋一般延伸至天际。

阳光洒在草地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辉。

在这片宁静而美丽的土地上,蒙古牧民们过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

只见远处的蒙古包旁,牧民们正忙碌地使用着明军淘汰下来的铜炮壳作为奶桶。

这些铜炮壳原本是战争的遗物,如今却被牧民们巧妙地改造成了实用的生活用品。

就在上个月,这些聪明的牧民们用三百只羊成功地换到了自行车。

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交易。

自行车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此刻,牧民们正兴奋地追着沙鑫民的收购队,大声呼喊着:“再多收两车羊毛!我们要换缝纫机!”他们的声音在草原上回荡,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渴望。

在远方,克鲁伦河畔的李奇也收到了青海湖的好消息,他知道,随着后方生产的不断发展,前线的粮草供应将会更加稳定,这场战争的胜利也越来越近了。

就在第一发榴弹炮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砸进驼城的瞬间,噶尔丹正端坐在金帐之中,聚精会神地擦拭着罗刹国赠送给他的那支燧发手枪。

这支手枪是噶尔丹最为珍视的宝物之一,它不仅代表着罗刹国对他的支持,更象征着他的权力和地位。

然而,噶尔丹万万没有想到,这突如其来的炮击会彻底改变战局。

那三十头被捆住的白骆驼,原本是他用来抵御火攻的绝招。

这些骆驼身上捆着浸湿的毛毡,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焰的蔓延。

但面对燃烧弹的攻击,这些毛毡反而成了助燃物,使得骆驼瞬间变成了移动的火炬。

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驼城陷入一片混乱。

噶尔丹惊愕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他的防御策略在这一刻完全失去了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南明崛起》,方便以后阅读南明崛起第472章 土建之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明崛起第472章 土建之利并对南明崛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