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期间,吴曼青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始独立进行一些课题的研究工作。
这使他在科研方法、文献调研、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培养了他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生阶段,吴曼青有机会接触到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他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他了解到通信与电子系统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这为他日后在科研工作中找准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院士从业之路
1990—1996年,吴曼青先后担任原机械电子工业部(后为电子工业部)第三十八研究所总体部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体部副主任。
1997—2001年,吴曼青担任信息产业部第三十八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2001—2012年,吴曼青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所长、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吴曼青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2017年,吴曼青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电子科学研究院(总体研究院)院长。
2017—2018年,吴曼青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7 - 2021年,吴曼青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2018年8月至2022年9月,吴曼青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22年7月,吴曼青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从业之路解码
吴曼青院士的从业经历,对他后来当选院士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吴曼青在研究所总体部从助理工程师逐步晋升到总体部副主任,他深入参与雷达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他熟悉雷达系统的各个环节,为其后续开展创新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吴曼青担任副总工程师以后,他开始从技术骨干向技术管理岗位过渡。
他不仅负责技术指导和把关,还参与研究所的科研规划和项目管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对雷达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为带领团队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为所长,吴曼青带领团队在雷达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攻克技术难关,成功研制中国第一部某型装备。
他提出全新体制发展思路,仅用三年完成研制工作,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
他还主动布局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等前瞻性研究,成功研制我国首套机载雷达测图系统。
这些成就使我国在多项雷达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他当选院士增添了重要的科研成果支撑。
吴曼青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他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推动雷达技术和网络信息体系的创新发展。
他统筹资源,组织开展重大科技工程的论证与实施,如“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进一步提升了他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他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也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为相关领域培养了人才,也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储备。
院士科研之路
吴曼青院士在雷达探测技术和网络信息体系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卓越的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率先提出“数字阵列雷达”概念。
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数字T/R组件及首个数字阵列雷达试验系统。
他自主创新了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新方向,使我国在数字阵列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机载预警、空间探测、卫星通信、对地观测等领域。
吴曼青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部某重大装备。
他们研发出机动式三坐标雷达,是中国地面情报雷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式产品。
吴曼青率先提出全新体制新思路,担任项目总设计师,仅用3年完成研制工作,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使中国该项雷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面对预警机事业困境,吴曼青创造性地提出“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发展建议,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水平的空警-500预警机全数字阵列雷达。
2004年淮河流域大洪水时,他带领团队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为抗洪救灾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
2008年,吴曼青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套机载雷达测图系统,投入使用后获取中国西部横断山脉11万平方公里雷达影像,填补该地区地图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雷达测绘技术的国家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