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变化

作品:日暮醉归途|作者:暮萋萋|分类:古言|更新:2025-01-19 05:14:19|字数:8160字

楚默离目光仍旧停留在书上,没有说话。

时礼询问:“殿下,此人之事可要告知颖丰公主一声?”

楚默离还是没有做声。

时礼会意,“属下知道了。”

时礼没有立即离开,禀告了另一件事,“殿下,今日与何驸马撞车之人,的确是夙沙公子。夙沙公子离开那条街后,去了袁府, 见到了水姑娘。”

楚默离手上翻页的动作几不可见地停滞了须臾, 很快又恢复正常。

时礼见他依旧一言不发,大着胆子揣摩他的心思,试探道:“袁家大公子,计划正月十八,就出发回书院。若无意外,水姑娘应会与他同行一段,再回临渊城。”

楚默离目光未移,看着的那行字变得有些花。

他轻轻眨了一下眼睛,眼前恢复正常。不等时礼再说,抬手示意他下去。

时礼看他已经将话都听了进去,不敢再说,行礼告退。

房门关上,房间里安静下来。

楚默离继续翻看着手里的书。

他的旁边还摆着一摞与江槐城有关的书,郡志、地志、记载民俗风情的、与当地民俗有关的怪谈话本子等,应有尽有。

他看完手里的,又拿起另外一本。

看到半夜,那一摞书已经被他看了一半。他瞥了眼漏刻,又挑了一本专门记载当地民俗的书。

那本书,已经有些年头了,纸张都已泛黑残缺,手上稍微用力一点,就可能让里面的书页裂开,也不知道时礼是从哪里搜罗出来的。

书上记载了很多大邺时期的一些民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老的民间小调。

这些记载,如今都已很难见到了。

楚默离翻了将近一半,居然看到了水乔幽那晚在冰湖上吹奏的那曲小调的曲谱。

楚默离看了一遍,发现后半段有两句和他听过的不一样,却是与水乔幽‘记错’的好像是一样的。

楚默离环视房间一周,朝外喊道:“来人。”

正在外面纠结要不要劝他休息的时礼立即推门进来。

“殿下……”

时礼才开口,楚默离吩咐道:“取琴来。”

他这突然的吩咐,听得时礼一愣。

楚默离望了他一眼,他才回神,止了话语,快速将琴取了过来。

楚默离按着书上所记曲谱,弹了两遍,确定自己没看错。

眼前书上所记曲谱,与水乔幽那时在冰湖所吹曲调一模一样。

楚默离重新翻看书封,终于在装订的线条里面,找到了刊印的年月。

他仔细一算,此书离现世已有九十来年。

楚默离又找出了几本他特意嘱咐时礼找来的记载江槐城民间小调的书,即将天明时,在一本十年前刊印的书中,再次看到了这首小调。

这次书上记载的,与他在江槐城的军营中听到的是一样的。

再往下看,笔者做了注解。

这曲小调,原是大邺中期,就在江槐城中兴起的小调。大邺末年,江槐城几次被叛军攻城,城中百姓死地死,逃地逃,城中损毁严重,许多事物逐渐也就断了传承。

五十年前,有一个爱好音律的音痴,前往江槐城收集这些小调,从当地人那里听到了这首小调。不过,他是听了好多人哼唱才补齐的这首小调,其中有两句,有好几个说法,都是后人自己补的,原先到底是什么,大家争执不一。

这个人索性根据自己的看法,选了两句,记载了下来。渐渐的,后人多半只记得他记载的这两句了。

楚默离对比着两本书,这才知道水乔幽吹的那两句其实并没有错。

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出年了。翌日,袁煦已经开始收拾行囊,做着返回书院的准备。

袁夫人亲自盯着下人给他收拾行囊,他有的,水乔幽也有一份。袁煦已经连续四年都是过完年就返回书院,袁夫人本来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可是给他收拾了一早上行囊,又伤感起来,看着那些物什,她叫开了侍女,准备自己动手。

才放了一样肉脯,管家从外面匆匆过来,“夫人,老爷来信了。”

袁夫人兴致缺缺地将信打开,一目十行看了过去,看到最后一行,她目光定住。

转而,她将信收起,伤感不见,将手里的事情又交还侍女,往水乔幽住的院子去了。

水乔幽正要出门去见夙沙月明,在门口碰到袁夫人。

袁夫人一看到她,脸上立马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阿乔,老爷刚来了家书,陛下已召他回中洛,任职都水使者,顶多三月中旬,他就会回到中洛了。他让我转告你,他也已将你的文薄转回中洛,你不必再回临渊城,在中洛等他即可。”

袁夫人本来还在愁,老大要去书院了,家里两个小的皮猴子,以后就难管了。

尤其是那个小的,整日里精神旺盛得很,老大在,还能帮她看着点。老大一走,估计日日得上房揭瓦。

可是,说来也奇怪,那小皮猴在水乔幽面前却十分乖巧。他又喜欢黏着她,比袁煦看孩子还管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日暮醉归途》,方便以后阅读日暮醉归途第303章 变化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日暮醉归途第303章 变化并对日暮醉归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