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窗花吗,——好!”村里人听着洋人那口夹生的中国话,发出了热情、善意、友好地笑声。大队长很为这些不懂礼貌的村民们生气,他皱了皱眉头,真想把他的“臣民们”赶走。不料画匠开了口:“白云台女士是德国人,这次来中国,专门搜集民间工艺品,看了咱村的窗花,赞不绝口,想购买一些,带回德国去,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友好往来。”
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山村,外国跟天国一样神秘,听说窗花还能出国,就像听到玉皇大帝下凡一样神奇。巧奶奶激动了,颤悠悠地回到家里,打开柜子,拿出七八本皮子发黄的皇历,唉呀呀,里边尽夹些窗花样子。大家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巧奶奶又打开一个包袱,唉呀呀!巧奶奶结婚时的绣花鞋、虎头枕。荷花裙、双头狮、金钱豹、布娃娃、秀着二龙戏珠的兜肚,摆了满满一炕。那手艺之精巧、造诣之深刻,令人惊叹不已。把个外国人喜得手舞足蹈,不住声的赞道:“中国,艺术家,真多!”
姑娘和媳妇们的脸都红了,嫉妒了,她们能干些什么呀,只不过是剪些花儿鸟儿的,贴在窗子上,哄哄孩子罢了,看看人家,这才叫巧夺天工那!
“嘟——”巧奶奶坐着外国人的小汽车走了。急坏了她将近六十岁的儿子:“唉——那么一大把年纪了,坐那玩意还是第一回,真叫人担心呀。”
“好叔哩甭怕,那外国人坐的小车,怕县长都坐不上哩。巧奶奶当艺术家了,上北京办展览,说不定还能出国哩,”还是读书人见多识广,中学生的这一番话,说得大伙都笑了。
姑娘媳妇们窃窃私议:“咱办个作业组,专门学刺绣、剪窗花,明年,咱也上北京逛去,巧奶奶去得,咱为啥去不得?!”
一九八一年二月写于洛川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整理。
(本章完)
喜欢支海民文集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支海民文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