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怀着这样一颗心,买了一匹马,起身游历全国。
可是上哪去也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地方,也没有人赏识他这个人才,钱也花没了。
数年,黄伦来到塞北阎王寨。那时候的阎王寨不叫阎王寨,叫燕王寨。
他来到这儿之后,看到有矿工在这里干活,另外,这里山林挺茂密,生活比较得过,自己钱也花得差不离了,干脆在这卖点苦力,挣点路费活命吧。
就这样,他在这里扎下根了,在工棚里一住,跟人家干苦力活。人家都是本地人,适应本地的气候,也有人照顾,他是光身一个人,没病没灾的时候还行,一旦有事的时候就傻了。
偏赶那年的冬天,他得了伤寒病,工头一看,这位没家没业,若死在工棚里头,谁担得起这个责任,干脆趁着他还有气,把他拉出去扔了得了。于是拿床破被把他一包,打算拉到荒山上扔掉。
这事有多巧,正好遇上中山剑客武元功了。武元功在阎王寨开了一座林场,挺挣钱,这些伐木工也好,挖矿工人也好,都是他手下的伙计。
武元功到年底了打算查查账,到四外溜达溜达,偏赶遇上这件事。他一看拉着个人,到跟前一摸还有口气,问工头是怎么回事,工头不敢隐瞒,如实地向武元功说了。
老头子把眼一瞪:“你们还有点人性吗?这人还没死呢,你们要往哪儿扔?你们做这事不怕断子绝孙吗?”
这些人把嘴一咧:“他没家没业,万一死在工棚里,咱们也说不清道不明呀,他又没钱,谁拿钱给他请大夫医治啊?”
老头儿一想,这么办吧,把他接到我家去吧。就这样,武元功把黄伦接到自己家去了,腾了间房子,拨出来两个人服侍他。
当时武元功是出于慈悲的心肠,没有别的用意。有人给黄伦煎汤熬药,冬去春回,他病好了。黄伦拣了条命,一问,人家才跟他说,要不是武老剑客救你,焉有你的命在?武老剑客把他救了,把黄伦感动得涕流满面,见了武元功他就趴在地下,不知说什么好:“老剑客啊,我之所以有今天,是您赏给我的,我就是变牛变马,也难报恩情之万一啊,老人家您叫我干什么都行,我非报恩不可。”
武元功乐了,问他:“你是哪儿的人?叫什么名字”
“叫黄伦。”
“你会什么手艺?”“我不会什么,就会念书写字。”
“那好。”
武元功一想,在这偏邦塞北,单单林木多,念书的人不多,手中真缺少有学问的人,一听他念过那么多年书,挺高兴,就把黄伦留到家中,让他当了一名管账先生。
黄伦为了报恩,加倍工作,兢兢业业,把山林矿产管理得井井有条,账面上清清楚楚,而且他对人也好,大伙儿没有一个不挑大指称赞他的:“这黄先先好,别看年龄小,还有两下子,见人还随和,学问还大。”
这件事传到武元功耳朵里了,老头儿挺高兴,觉着发现人才了。
一天过节,武元功高兴,到黄伦屋里,一看黄伦不在,桌子上放着文房四宝,老头儿信步到了桌前背手一看,上面放着一首诗,字写得很漂亮,这首诗是四句话,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
不能报国安天下,枉称男儿大丈夫。
落款是黄伦。武老剑客一玩味这首诗的意义,就知道黄伦此人不俗啊,抱负挺大,这人绝不是个庸才,对他更加器重了。
那时,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不在身边,就小儿子武亮在身边,武亮还有个姐姐,叫武秀云。
老头儿一想,不如就招个女婿,把我女儿秀云许配给他,郎才女貌,他又有学问,这该多好,于是就跟儿子商量这事。
武亮虽小,但不同意:“爹,有道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您跟他才处了多久,再一说您看他有学问,就把我姐姐给他,往后他要不是好人,您不是后悔了。”
“唉,”武元功说:“孩子,你懂什么?我饱经世故,不管什么人,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好坏,这个人绝对错不了,你姐姐跟他,将来就有福享。”
那时,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武元功做主,把女儿许配给黄伦。黄伦由账房先生一跃成为乘龙佳婿,更了不得了。为了补报武元功的恩德,他更是加倍地努力工作,显示出自己的才华。
自从武元功把他招了女婿之后,老头儿减轻了负担,把森林、矿产全都一交一给黄伦执掌,老头儿乐得享福。
黄伦一想,我这时不干什么时候干呀,因此,几年的工夫,把阎王寨治理得井井有条。
再加上中原水旱无收,许多人为了吃口饱饭,流落到塞北,一听说这里招募工人,纷纷报名参加。来
的人有房子住,有活干,有饭吃,谁不喜欢啊。一传十,十传百,几年的工夫,阎王寨就变成了一个热闹繁华的大集镇,人口多达数万,哪一个不听黄伦的,谁不听武元功的,人家是东家,没人家,老少都得冻饿而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