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鸡毛

作品:故人随风而行|作者:宋小满的满|分类:都市|更新:2024-03-30 13:01:31|字数:9242字

春天越来越暖了,柳树抽条发芽,嫩绿色的小叶芽点缀在柳条上,远远看过去是很柔和的绿,像是一棵巨大的蒲公英,让人感觉风一吹,柳树就散了。春天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泥土淡淡的腥气,青草淡淡的香味,都被裹进了舒缓的春风里,透过窗子,穿过胡同街道,钻进人们的鼻腔,让人心情因此而欢愉。

地里面种下的土豆,扣完了眼,一行行的猛猛向上生长,这个时节的地里面不缺农人,浇地的、除草的、来看看自家土豆长势的,地头上,宋召华和刘二姐一人一个铁锹,把铁锹插进地里,手拄着铁锹的把,与北边胡同喜喜哥哥的母亲说话。“恁看看恁家这个土豆,娘来长得真是喜人啊,整块地这么多人家的土豆,没有比你家长得好的。”宋向文该叫她娘娘,倒不是宫里的娘娘,妇人带着头巾,眯着眼睛看向宋召华家的土豆。宋召华是不太会应付这种场面的,他笑笑,低下头用脚踹两下铁锹上的泥土,自己笑着嘀咕一句“好什么都差不多。”刘二姐就比宋召华会说话,脸上显露出笑容,用农村妇人听上去像是一个嗓子里面发出来的似的声音,高昂的回答“哪来哪来,好什么,都一个样,恁看看恁家的也不糙,今年天不糙,土豆长得还行来。”喜喜哥哥家的地跟宋向文家的离得不远,几十米之外就是,他们家也是在这里浇地,管子放进两垄土豆中间的沟里,前二十分钟不用管,农人们就要不在地头喝点水坐着歇一歇,要不就溜达溜达到邻近的人家那边唠唠嗑。

刘二姐在外人面前健谈,宋召华在两个孩子面前话多,刘二姐跟人说话,总是能自然而然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刚刚挑起话头的时候大概会有些突兀,但是刘二姐善于自己把话圆回来, 而且在说话的时候留下空间,让对方及时的接过话头,说得腹黑一些,刘二姐挺会套话的。刘二姐被别人夸完了自己家的土豆,自然不能冷了场子,该如何回答呢,刘二姐满脸的笑意没有收敛,向着喜喜哥哥的母亲开口说“那天我看着喜喜去上学,我问道他我说喜喜,上学去了,现在也上初中了昂。他说上学去娘娘,去找同学一块。我就说喜喜现在大孩子了,以后多帮帮俺家来你文文弟弟学习昂回来。他就说文文学习好,不用我教,我自己不大行。我就说那你也是他哥哥,你比他厉害来。”说完话的刘二姐,会用一阵笑声结束,为别人开口余留时间,也给自己说的话完美的结个尾。几句话,话题就从土豆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喜喜哥哥的母亲就跟刘二姐说起了孩子。又从孩子,说到了他们这代人的不容易。后来,从他们这代人的不容易,又说到了养老这个问题,她们现在的年龄,正处于一种父母岁数大身上长毛病的时候,说到这个的共同话题可就多了。

说着说着,喜喜哥的母亲跟刘二姐说了件事,说是她那天从宋向文奶奶家墙外走的时候听到的。妇人说起来也是声情并茂,描述的画面一时间让刘二姐忘了下地干活,宋召华一听又跟自己家有关,就自己默默的下了地,他真的不理解,怎么哪来这么多双耳朵这么多张嘴一直围绕他耳朵边嗡嗡嗡的说自己不爱听的话。妇人说“那天下午的时候,我本来寻思上喜喜他奶奶家趟,给他两个老人送点我包的包子,我就往南走,走到他奶奶墙外的时候,我就看着一个摩托三轮停在路上,没在胡同里头,堵着个路,我就寻思了,这是谁的车,咱这边我也没见谁家有个摩托三轮。然后我就听着了,在院子里头,恁家二姐跟二姐夫来家了,说得什么我记不大清楚了,反正那个意思就是说她家里现在弄了个鸡场,带要养鸡,不是这几年这个养鸡挺好,就自己租了几间大房子,带养鸡看那个样。八成是钱不够了,带要回来问他奶奶借两个钱用吧应该。”喜喜哥、宋飞扬还有跟喜喜哥家住在同一条胡同的宋雪姐是一个爷爷奶奶,宋飞扬的爷爷奶奶有三个儿子,没有闺女,三个儿子里面,三儿子也就是宋飞扬的爸爸读书是最好的,现在也是三个兄弟里面最有出息的。剩下的两个儿子,都在家里务农。农村的妇人,不嚼舌根的在少数,都喜欢几个人或者单独两个人围在一起,压低了嗓音,说着谁家谁家出了什么什么事情。宋向文从小就不爱从一堆妇人休息的地方经过,第一个是他要叫人,这个叫奶奶那个叫大娘的他认不过来,而且还害羞,二来就是从那里经过之后,这些老婆子肯定就会就自己和自己家展开讨论,说得好话赖话谁知道呢。今天娘娘告诉刘二姐的事情,妇人自己是不当回事的,她确实是知道宋召华家不太太平,她也在背后说到过给别人听,今天告诉了刘二姐,也是想看看刘二姐的反应。农村过日子,大家一起穷一起富,谁要是日子过得舒坦了,多少会引来非议,多少会让人羡慕乃至于嫉妒,谁都喜欢看热闹,看人吵看人打看人家鸡犬不宁,当成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故人随风而行》,方便以后阅读故人随风而行第40章 鸡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故人随风而行第40章 鸡毛并对故人随风而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