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孙膑如果没有腹中韬略忍辱奇谋,他早就死在了庞涓的迫害之下,也没有最后的反败为胜终于大仇得报了。
所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对于古时行军打仗的将军们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而现在,想来这位七十六号的某个头领人物,也发现了他的‘孙膑’,于是才有了这样的‘战书’。
对于这样的对决,鹿死谁手无人可知,我们这些旁观者都算不上的路人,或许只能在最后的报纸上见到分晓了,又或者,其实未必会登载……”
这一段引经据典,算是陈敬文最习惯的方式,因为他上课时就没少这样。
古月对他也是十分佩服的,因为他的的确确把读过的书都活学活用了,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
而他的腹中,没准真的能藏下百万兵……
就比如眼下,一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倒是不错,也算是贴切。
既然七十六号行动处处长就是在给“藏锋”下战书,他想要和“藏锋”争锋相对的决心自然是不需要怀疑的。
可是,陈敬文举的例子是什么呢?
是孙膑庞涓!
这里面就有学问了,而且古月很清楚,董世仁根本听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为何?
虽然用“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来形容这两位,并不算错,正如陈敬文所言,庞涓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能耐,他当年也没法让魏国一时强盛了。
可是,庞涓是个怎样的人呢?不顾同门师兄弟之情,设计暗害孙膑,让孙膑成了残废。
或许,他这么做,于公于私,都不算错,只是立场不同,角度不一而已。
可是,千百年来,一提到孙膑庞涓,又有几人不会知道“高下立判”呢?
而陈敬文特地提了一句,“发现了他的‘孙膑’”,言下之意,这个七十六号行动处处长就是“庞涓”了,这算不算在陈敬文的认知里,已经“高下立判”了呢?
古月倒是很好奇这位陈老师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他猜想多半八九不离十了,因为这算是对董世仁的“小小报复”,毕竟,董世仁这样不学无术,他肯定连《孙子兵法》是谁写的都不清楚,更别提“孙膑庞涓”了。
这样一来,陈敬文就能让董世仁想发泄又无处发泄,想要继续纠缠,偏偏无言以对。
不得不说,这的确高明。
而陈敬文立刻打算走人的态度,也算是佐证了古月的猜想。
至于董世仁,没人会在意他,无论是陈敬文还是其他同学,都是一样的。
当然了,陈敬文依旧礼貌风度翩翩,在一众女生们崇拜的目光中,他也不好扬长而去,还是始终得保持他那玉树临风的老师形象。
这一点让古月哭笑不得,因为他最清楚这位陈老师“不顾形象”的时候到底有多么“放得开”。
至此,教室里这段小插曲告一段落,绞尽脑汁的董世仁不仅没有达成他自己的目的,还让陈敬文又“风光”了一把,实在是火大,却又无从发泄,只能一脸憋气地跑去吃午饭了,而他的几个跟班自然不能落后,虽然刚刚的事情里,他们一点作用也没有,甚至都没法插一句嘴,就和那天董世仁被人在校门口打的时候一模一样……
好不容易抽身的陈敬文,没再给任何人耽误自己的机会,一路奔向食堂,在所有人羡慕的眼光中他从已经打好饭的陈沁心手里接过了自己的饭盒。
“不坐这吃吗?”
“遇到点学术问题,想要安静思考一下,就先回办公室了。”
陈沁心其实很好奇,这人到底会思考怎样的“学术问题”?毕竟,她还真没和陈敬文一起探讨过学校的任何事情。
只是,她很清楚这又是一个借口罢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陈敬文此时一定想赶紧去单独待着,没准是一个电话?又或者看一封信?
陈沁心不由往“女人”的方面去思考了,虽然她觉得自己这样实在是太傻,却也习惯了,没辙……
陈敬文自然不知道自己又被误会了,他现在的确是在赶时间。
因为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而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充裕。
除了七十六号那些人和需要搞到手的情报以外,他还要把自己得知“城外有人看到了游击队”的事情告诉老罗,虽然他没法取得更详细的内容,但是总归还得提醒一句,因为他此时没工夫去参与这件事,他的任务也不允许他不是心无旁骛。
可是,既然知道了有这个可能,他就没法对同志们的生命安全置若罔闻,至少得提一句,而他相信齐书记应该会有后续安排才对。
所以,他想好了要在报纸上刊登的内容,然后用他和老罗之间的密码好好“翻译”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也算聊了一桩心事。
这当口,他才想起自己的饭盒还没打开,于是一遍吃着,一遍好好审视报纸上的那幅画。
他现在已经清楚知道了大概的意思,可他刚刚又恰好撞见了古月和董世仁的那一幕,这里面会不会有所关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