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北镇抚司诏狱

作品: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作者:东方笑笑生|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0 15:18:17|字数:4178字

诏狱,终年不见阳光。

“冤枉啊!”

“陛下,老臣冤枉啊!”

“我没有勾结流贼,我没有!”

阴暗渗人的诏狱内,到处充斥着大臣的哭喊和陈冤之声。

可惜,没人理会。

周鉴背着手穿梭在诏狱中,仿佛置身于一片人间炼狱之中。

他对这些声音早已早已司空见惯,面无表情地继续前行。

“卑职等见过同知大人!”

沿途几名锦衣卫见到周鉴,连忙行礼。

周鉴冲他们点点头,脚步不停。

“国舅爷,是您吗?”

监牢中一个披头散发的老头认出了周鉴,他惊喜的站起身来,两手扒着木栅。

周鉴瞥了他一眼,知道这老头的身份。

是前户部侍郎,因为贪了军饷上个月被查,打入诏狱。

“国舅爷,我不过是贪了点银子,陛下用不着将我打入诏狱吧!麻烦您跟在陛下面前求求情,我.....我给您一万两银子!”

“这么有钱么?”周鉴转头看了他一眼,挥手道:“老高,去抽他四十鞭子,再让他交出五万两银子!”

“是!”

北镇抚司理刑百户高文采嘿嘿一笑,从腰间掏出小皮鞭:“刘大人,对不住了!”

伴随着铁链声,刘侍郎立时发出一阵惨嚎。

周鉴没有停留,径直往里走。

诏狱中环境恶劣,刑法残酷,只收五品以上的官员。

普通老百姓,是没资格被关进来的。

自从大明开国起,诏狱就是一处恐怖之地。

洪武年间自不用说,自从洪武十五年锦衣卫创立之初,便由首任指挥使毛骧制造了胡惟庸案。

哪怕胡惟庸死了,案件仍在持续,锦衣卫凭此案查了十多年,牵扯出了一众开国勋贵。

那时候,诏狱里满是勋贵,普通官员根本挤不进去。

到了永乐朝,内阁首辅解缙算是第一批被投入诏狱的大人物。

而后是四朝名臣杨溥,因为东宫太子被汉王朱高煦诬陷,东宫属官纷纷下诏狱。

杨溥一关就是十年。

这人也是牛逼,不仅挺了过来,还有功夫在诏狱里读书写作。

放在网文界,那是相当的炸裂!

就好比一个作者犯事被抓,他却依然在狱中保持更新,十年不断更......

简直是天花板级的大神!

也难怪人家出来后能当内阁首辅。

搁现在,有些作者收到打赏都不想更新......

杨溥似乎将诏狱里的运气吸光了,自他之后,再无人如他那般幸运。

凡是进入诏狱,想活着出去的,比刮彩票中奖概率还小。

上一个幸运儿,是万历年间临江知府钱若赓,他因触怒权贵而被陷害进入了诏狱。

这一进,便是三十七年之久。

三十七年后,钱若赓的儿子钱敬忠考中进士,殿试时以强大的孝心感动了天启皇帝,才将老爹救出来。

但自从姐夫朱由检同志当了皇帝,为打造仁君人设,很少将官员打入诏狱。

能在这里的,无非三种人。

一种是贪官;

一种是战场上打了败仗的;

还有一种是顶撞皇帝的,让崇祯十分难堪下不来面子的那种。

越往诏狱里面走,关的犯人品级越高。

周鉴路过一间牢房,里面十分宽敞明亮,有床有桌子,头顶还有一扇窗户可以透光。

入眼所见,一个中年男子衣着整洁的坐在那,手里拿着一卷书。

周鉴知道此人,他是前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犯的是死罪。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一家,崇祯最信任的内阁大臣杨嗣昌南下督师,死于任上。

这一切,皆因郑崇俭以纵兵擅还,失误军律,以至贼兵猖獗。

崇祯皇帝痛恨,着锦衣卫将其打入诏狱,今年秋后问斩。

算算日子,郑总督还有三个月时间吃吃喝喝。

郑崇俭之所以能住着如此条件的牢房,是因为他儿子在锦衣卫任职副千户,凭着关系弄的单间。

当年,郑崇俭也是有过功劳的,他曾在河套地区多次击败蒙古部落,子孙荫封世袭锦衣副千户。

只因对付张献忠作战不利,失了前程。

上一个在诏狱里住单间被杀的,是五省总督熊文灿。

去年刚被砍了脑袋。

熊文灿文官出身,当年出任五省总督围剿流贼时,他从不主动去攻打叛军,而是靠嘴皮子招安。

只靠一张嘴劝降了张献忠。

没想到张献忠吃饱喝足后降而复叛。

熊文灿被问责,抓回京师受审,第二年被斩首弃市。

眼瞅着起义军势力日益壮大,崇祯非常气愤,对待败军之将越发苛刻,功罪不能相互抵消。

他自即位以来,先后杀了五个总督,分别是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郑崇俭。

按照历史发展,明年他还得杀两个。

此时诏狱里不止关着一个活着的总督,还有一个:保定总督孙传庭。

孙传庭的情况跟他们完全不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第16章 北镇抚司诏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第16章 北镇抚司诏狱并对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