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如今乡下百姓能致富的办法就那么几个。
为什么有的能起来?有的起不来?先天的地理环境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得是自己那颗不愿认输,积极进取的心。
平山镇的乡亲们先有想要奋斗的心,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捋通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沈瑶连睡觉都轻松了几分。
第二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上班工作,沈瑶面带笑容,看的顾闻书一愣。
不过顾闻书私心里也很佩服沈瑶能干的本事。
这次去东北平山镇受邀考察,沈瑶就是顾闻书点名要带上的人。
不仅因为沈瑶与平山镇的关系,还有就是沈瑶脑筋灵活,若是能够带动乡亲们继续前行,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这种原因,顾闻书只是在自己心里想了想,并没有直白的说出来。
到时候再看吧,不能平白无故给沈瑶增加压力。
年轻有能力的同志,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顾闻书希望沈瑶可以走的更远,为国家创造出更加大的价值。
四月底
罐头厂里还算清闲的工人们逐渐变得忙碌起来。
与此同时,沈瑶等一行人也彻底定下来了要去平山镇的时间。
“五月五号出发,五月二十号回来,若是路上出现变故,会推迟回来的时间。”
沈瑶下班回家,先将消息告诉正在做晚饭的婆婆。
田娜听完日期安排,又想到沈瑶他们去的东北,嘱咐要多带几件短袖长裤之类。
“北方的天气比京市还要热上几分,你们一个队伍有男有女,有些东西肯定不好集体采购。
瑶瑶,这几天有空就请假去百货商店或者供销社走一趟。
团团圆圆那里,晚上睡正屋也行,如果住不惯,我就过去陪他们一块。”
现年已经满两周岁的团团圆圆已经能跑爱跳会说话。
之前因为孕期过来照顾沈瑶的周姥姥也在一年多前就回了市中医院筒子楼。
如今沈瑶的小家庭,只有他们小两口和两个孩子。
沈瑶一走,谢辞安好弄,团团圆圆就得田娜多费心。
“妈,这两个孩子不挑地方,睡觉也老实,你到时领过来就成。”
至于将两个孩子交给谢辞安,这是主要选择方案,如果谢辞安顶不住半个月,自家婆婆就需要手动帮忙。
“行,家里有我们在,不能出事,你到时出门也加点小心。
对了,”田娜放下手中饭盆,眼神朝外面看了一眼。
沈瑶:……嗯?
田娜回头,“今儿程冰下班,带着程霜来过,说是找你有事。
你现在回来,估摸她们一会儿就得过来了。”
沈瑶欸的一声,“程冰带着程霜,是不是程霜下乡的事?”
今年小院下乡的名额有两个,周家的周铁蛋,程家的程霜。
田娜点头,“估摸是,程家夫妻不可能让出工作。
程霜又有程冰这个姐早前闹事,下乡基本板上钉钉。”
至于找到城里工作不用下乡?这两年城里的厂子基本不招人,别说招工考试,就连临时工都没有。
如今高中毕业的学生们,百分之八九十都要下乡。
沈瑶想到去年下乡的钱家老三,去的也是东北,和赵月月虽然不是一个地方但离得很近,生活不错。
程霜莫非也想去东北?可那边的知青人数都满了。
“满了?”
程霜显然没预料到这些,到底只是个孩子,自己想的再多,也抵不住现实冲击。
“沈姐,那东北还能去吗?小霜这次肯定下乡。
我这边的人脉不多,想着过来向你讨个主意。”
小姑娘家家的下乡有些危险,尤其是去到一些偏僻山村。
程冰挺着大肚子,带着程霜亲自上门来找。
何况沈瑶这两年与程冰关系不错,于情于理,不过是说两句话的事。
摆了摆手,沈瑶一脸认真地询问程霜自己的想法。
“你是想下乡吃饱就好,等将来有机会回城,还是想自己努力,创造一番事业,像平山镇这种。”
作为罐头厂的职工,程冰肯定知道平山镇的事。
程霜和程冰姐妹关系不错,程霜自然了解平山镇的前因后果。
程霜低头考虑沈瑶说话的含义,程冰则干脆问出这两种选择有何不同。
沈瑶耐心解释,“单纯下乡吃饱,等待机会回城,其实去大部分地方都行,只要肯吃苦。
如果是想创下一番事业,想像平山镇的那些知青,哪怕下乡也能当工人赚钱,那就要承担一定量的风险。
罐头厂这几年收益节节攀升,但对外合作最大的地方还是平山镇。
说明什么?平山镇的产业规模不小,复制程度太难。”
难的近义词,就是不好做,而不好做的事,做成才最会赚钱。
程冰被沈瑶说的这段话沉默住,程霜则抬起头,“沈姐,我想去过像第二种一样的生活。”
比起跑到乡下什么都不干,单纯熬日子等回城的机会,程霜觉得自己可以拼一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