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谁的儿子

作品:红楼烟云之七郎|作者:岁月如歌亦如梦|分类:历史|更新:2024-04-07 06:47:43|字数:5070字

没门路的就分流到北营,冯紫英之父冯唐将军那里。当然冯唐不会白帮自己分担这些,说到底是银子,用利益摆平他。

至于退伍的士卒,也需要银子遣散他们。

贾琮令张主薄取来账簿,主薄讪讪的说道:

“伯爷若想知道军饷的实情,不妨让属下给伯爷禀报。

军中都是两本账本,一本是做给外面看的,一本是实际收支,后者被襄阳侯带在身边。”

贾琮冲他扬扬下巴,道:

“说下去。”

张主薄接着道:

“士卒每月薪俸二两银,包吃喝住宿,每名士兵还派发三斤猪油,一斤盐,二十斤大米,三斤布匹日用物资。

这些物资有些是户部购买了发放,不过京营四个营多是发放银两到各军营,军营统一采买后发放。

只是,军饷在户部那里就扣了两成,经过兵部又截了两成,到了西营手里就只剩六成。

再经过层层盘剥,实际发到士卒手上的不足三成。”

贾琮心想,单就朝廷给士卒的待遇还是很不错了,可惜被这些蛀虫层层贪墨了。

军饷不足,下面士兵养家糊口都困难,谁会卖命。

贾琮又道:

“兵器、甲胄等军资呢?”

张主薄回道:

“户部的银两拨到兵部后,由兵部请工部或另行打造,然后发到各军营。

军营也可从兵部领银两,自行安排打造,采买马匹。

不过都一样,户部、兵部都会截掉两成。”

强军,首先就要银子,贾琮自己不会在西营捞钱,也能管束住部下,但户部和兵部那四成必须得想办法拿回来。

接下来,贾琮对全军宣布了两件事:

第一,以后的军饷、物资统一发放,不再经过参将、游击、把总等。

第二,即日起,对西营各部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军士发放遣散费,遣退。

那些中下层军官,本就因牵连到谋反而颓丧,此刻更加绝望。

在他们看来,西营来了个更狠的统领。以前,上面吃肉,他们还能喝汤,现在军饷、物资直接发到士卒手上,他们连汤都喝不到一口了。

而贾琮提出的遣散不合格军士,也被他们当成了减员,吃空饷。

这些军官们纷纷交头接耳,纵有不满,却不敢宣泄,只交谈论如何另谋出路。

皆因他们被太上皇刚刚的那场清洗,吓的风声鹤唳,生怕贾琮这个绣衣卫头子,再给他们扣上个勾连叛党的罪名。

贾琮看着这些中下层军官的表现,心中暗喜,巴不得你们走。

西营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一柄利剑。

对那些普通士卒而言,他们平时最熟悉的上级就是小旗(相当于后世班长)和总旗(排长),顶多就是把总(连长)。

平日里,带着士卒训练的就是这些把总,总旗、小旗,直接对他们发号施令的同样也是这些人。

所以,这些基层军官必须是自己的近卫营或者亲兵。

傍晚,贾琮回到京城,来不及回府,直接去见了舅舅——户部左侍郎张敬,然后去找了身为户部郎中的顾朝夕师兄。

得到了相同的答案:户部缺钱。

户部对各项支出都有克扣,针对兵部,除了边军是给足了的,京师的驻军都是扣两成,地方驻军扣三成。

克扣的这些钱都留在了国库里,而非官员贪墨,这是户部不成文的规定。

所以要想在朝堂上弹劾,也没多大用。

西营若要拿足军饷、物资,除非户部周尚书首肯,而周尚书与自己师兄左士衡同为内阁大臣,左师兄也辖制不了他。

至于兵部则不同,据张敬和顾朝夕推测,兵部克扣的军饷是中饱私囊,被他们上下其手瓜分了。

兵部尚书巫众与自己有仇,那日去铁网山路上,巫众就试图坑自己。而且巫家还是定国一脉领头人,是太上皇的心腹。

既然如此,要破解军饷这个难题,贾琮只能另辟蹊径。

次日一早,贾琮来到了绣衣卫衙门。

下令北镇抚使江富平,取户部尚书周大人的机密材料。

江富平小眼睛看着贾琮,滴溜转了一圈,随即又恢复了正常,依旧陪着笑脸应了声“是”,恭敬的退出了贾琮的厅堂。

贾琮知道江富平转头就会把此事禀报皇上,尚书这个级别不是自己能做主查办的,这算是“以权谋私”。

虽说这个“私”是指西营,也算“公”,但擅自动用皇权为自己办事,那也是将把柄交到了皇帝手上。

不过,皇上手上有心腹重臣的把柄,这并非坏事。

不多时,江富平取来了周大人的资料,贾琮看完册子,笑道:

“算是清流?”

江富平笑道:

“周大人掌管着国库,能做到如此,实属难得,满朝文武里挑不出几个比他干净的了。”

贾琮点点头,把册子扔回给江富平。

……

酉时,户部尚书的马车在一队随从的护卫下,行驶在大街上,拐进一条小街,再有一刻钟就回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烟云之七郎》,方便以后阅读红楼烟云之七郎第200章 谁的儿子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烟云之七郎第200章 谁的儿子并对红楼烟云之七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