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太小,人根本钻不下去。
要想进去,只有扩大洞口。
洞口上边压着几块大石板,那就是盖洞口的。把这几块石头移动一下,人就能进去了。
他用手掀了掀,纹丝不动。
不是自己力量太小,而是这石板上,有许多倒塌的附着物在上面。
要想把这几块石板中的任何一块挪动,都必须清理掉上面的残渣。
想到这儿,他没有再犹豫,马上干起来。
石板上压着的都是砖石或建筑物上的附件。
由于在塔的边缘部分,塔又是向另一个方向倒的,所以石板上的东西并不多,清理起来并不难。
他一鼓作气,清完了上面的砖石。然后又弄来个树身,把其中的一头伸入洞中,上边的部分,支在一个石头上,利用扛杆原理,一下一下地撬动着。
他的每一次用力,石板都会挪动一下。渐渐地,石板被拖离了原位置。
直到扩大的一个可以钻进人的孔洞后,他才停止了撬动。
把树身甩到一边,再一次向下面看。
还是什么也看不到。
这时天已完全黑了,他决定回住处取照明设备,看下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很快,他从住处又折了回来。
这次不是空手而来,带足了装备。
除了手里有一个火把外,身上还背着一只布袋子,里面有几根蜡烛,防备万一火把灭了,便点上蜡烛。
如果地宫里真有什么佛器,或贵重物品,便用袋子装上,带出地宫。
另外身上还挂了一把剑,手里还带着一把铁锹。
这两样东西,剑是用来防身的。谁知道这里面除了狐狸,还有没有别的动物。
至于铁锹,主要是用来清除障碍物的。
他小心翼翼地来到洞口,用火把往里面一照,心里咯噔一下,差点坐倒地上。
洞里面完全不像他想象的那个样子。
哪有什么地宫,而是一个叙井式的洞,一直向下延伸。
坡度很大,还修有台阶。
面对这个情况,慧能坐在台阶上,急速地思索着。
这个洞,绝非天然形成,人工雕琢的痕迹明显。
至于它是在原始洞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还是直接人工开挖的,就不知道了。
从那一层层整齐有序的台阶上,就能看出来,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
这个洞,不可能是用来放佛器的地宫。
如果是地宫,就没有必要修这么深。
好像有别的用处。
另外,从地基来看,这个洞位于塔内。
而且洞上也仅仅盖了层薄薄的石板,有一处还因为上有东西落下来,石板不堪重击,被砸出了一个洞。
后来这个洞被狐狸发现,进来做了巢穴。
不是这几只狐狸的出现,慧能还真不知道这儿有一个洞口。
都五年了,他都没发现这个秘密,实在是大意了。
他不明白,到底是谁,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在塔里修了这个洞呢?
不,应该是先有了洞,才盖的塔。
这个塔恰巧压在洞上,这绝对不会是巧合。
这个塔会不会是有人为了掩盖这个洞口而盖的?
塔是萧太后寸期的作品,而根据民间传说,这儿一直是韩徳让的根据地,是他们秘密幽会的地方。
为了使这儿住的更舒服,萧太后除了在地面大力搞建筑外,还对地下设施进行了整修,以便使住起来更舒适。
以前听起来只是传说,当看到下面一蹬蹬的石级时,慧能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他找到的是当年韩德让和萧太后幽会的地下洞口。
这个被塔封住的洞口,就是进入他们地下洞口的通道。
在这居住的几年,他也一直在寻找传说中韩德让所住过的洞,但一直没找到。
想不到与自己住的近在咫尺,就在自己脚下。
他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决定钻下去看看。他把铁锹甩到一旁,顺着台阶一步步地钻了下去。
大约下了十几步台阶后,台阶到底了,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平行的洞。
慧能怎么也顾不得了,一头钻了进去。
岂料,这是一个大型的溶群,里面岔洞众多,慧能心里太兴奋了,心里一时大意,竟然忘了做记号,在里面迷了路。
等他精疲力尽地从洞里爬出来时,太阳已经老高了。
不过,这己经是慧能在洞里的第三个日出了。
这三天,他在洞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没人知道。
但他一定有了惊人的发现,所以尽管这三天,他水米未进,但精神看上去仍然很好。
他出了洞,把背上的那个袋子扔在地上,大口地喘气。
歇够了,把布袋又甩在身上,然后踉踉跄跄向住所走去。
从他背东西的姿势看,他袋里的东西很重。
他现在住的是大雄宝殿一侧的一个配房,现在来看,是这所寺院里保存最好的一所。不过他住进去时,也已经漏雨了,他修了修,就住了下来。
回到房间,他把门关上,从窗户里向外望了望,确认没人,就把那个袋子里的东西,哗啦一声,全倒在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