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曹操的决断

作品:三国:吾乃西凉统帅|作者:云上生花|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1 13:35:20|字数:4780字

兖州,正忙的焦头烂额的曹操收到了袁绍的信件。

翻看匆匆看过后顿时露出了冷笑,接着将信件递给了荀彧和戏志才过目,两人看完后也不由得面面相觑,这袁绍好大的胃口啊!竟然想将曹操的势力一口吞下,也不怕撑死他。

见两人已经看过了,曹操只好开口问道,“袁本初让我将家眷送往邺城,他替我保护,你们怎么看?”

戏志才立刻表态了,“袁绍此人据燕赵之地,忍灭族之仇,敛兵聚粮、鹰扬河朔,可见其志不小,他日必为天下之患!”

“此人早年依靠家族声望施恩于世家士人,虽能凭此广聚英才,但却无法得到这些英才的全心效力,因为袁绍只能依靠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才能立足河北,没有袁绍这些大族还是大族,没有大族,袁绍可就什么都不是了。”

袁家的基本盘是世家没错,但世家也有自己的基本盘和利益诉求啊!不可能从自己身上割肉给袁绍还不求回报吧?袁绍要是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回报,或者出现败亡的迹象,那这些大族就会马上离开了,谁会跟你赌上身家性命啊?

要是袁绍得到了袁家的全力支持就不一样了,袁家的底蕴在那里,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一个家族就能支撑起一个最顶级的诸侯势力,你们不愿意干?那就赶紧滚!给想干的人腾地方!

这就是袁术行事无所顾忌的原因,他有天下最雄厚的资源,可以不鸟任何世家大族的代表。但袁绍除了自身积攒的声望,兵马钱粮可都是冀州世家提供的,他必须要考虑冀州世家们的利益,同时还要防范和打压他们。

戏志才继续为曹操分析道,“世家大族见利则进,见颓则退,袁绍因此成事,他日也必然因此灭亡。”

“明公有龙虎之资、英奇之略,收揽英才强将,如今地跨青兖二州、有精兵六万,虽遇困顿,但张邈不过徒有虚名之徒、吕布有虓虎之勇却反复无谋,不出多久必为明公所败。”

“如今看来,事情并不危急,又怎么能将家眷交给袁绍受制于一终将庸碌败亡之辈呢?”

戏志才的话让曹操不由得连连点头,让他向别人低头?早年或许还行,但现在?他治下人口四百多万,自恃已经不弱于袁绍了,凭什么要向袁绍低头呢?

只是直接翻脸也不行,毕竟自己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太妙,还是需要袁绍的支持的。

曹操想了想,将视线看向荀彧,“文若你怎么看?”

“属下也赞成志才的判断,明公不是不能战胜张邈和吕布,只是苦于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军需罢了,袁绍的提议绝对不能答应,但也不能直接拒绝……”

“属下觉得,最好委婉回绝,答应割让一些领地给袁绍,以此安抚于他。”

顿了顿荀彧又开口道,“至于粮草之事,属下这边已经有眉目了,各州的大族手中肯定是有粮的,除此之外还有河内的张杨,应该也有不少的粮草,只是价格恐怕会很贵,而且因为是私下交易,也不知道能买到多少,钱财方面还需要筹措一段时间。不过最多十日时间,属下一定凑齐购买粮草的钱财。”

十日吗?曹操闻言终于松了口气,只要最关键的粮草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就都不是问题了,对于荀彧的能力他还是相信的。

而且还有即将回来的程昱,他应该也能带回来不少粮食,也够再撑几天了,再加上自己的劫粮计划和荀彧私下购置的粮草,支撑自己打赢张邈和吕布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不过钱财确实是个大问题,这事恐怕只能从死人身上下手了。

至于割地的问题,直接将黄河以北的东郡领地割给袁绍吧!再给许攸送点礼,让他从中斡旋一下,袁绍纵然不满,也不会直接翻脸了吧?

这些问题都有了解决办法了,曹操也不迟疑,打发走两人后,曹操又叫来了曹休。

“文烈,粮食问题文若已经有解决的办法了,但是还缺少钱财,我这边有个任务交给你!”

“使君有何吩咐,休一定全力以赴!”

曹操拍了拍曹休的肩膀,压低声音道,“我要你带领一支人马,去挖掘兖州大族的坟冢,将墓中陪葬的财物珍宝全部取出来,以充实军资。”

曹休闻言人都傻了,你让我去盗墓挖坟?这也太损了吧?有心想要拒绝,但对上曹操那双直勾勾的眼神,想到自己之前说的大话,只能苦笑着点了点头。

“属下遵命!”

见曹休答应了下来,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觉得让曹休去干这缺德事确实有点对不起他,只好补充道,“找其他人动手,你只负责管理就是了,我任命你为摸金校尉!”

听到不用自己动手,而且还升官了,曹休这才松了口气,接着离开去搜集盗墓贼了。

送走了曹休,曹操又给袁绍写了一封信,委婉的回绝了袁绍的提议,表示这都是小问题,自己还能扛住,暂时不用袁绍帮忙,为了感谢袁绍对自己的关心,特意将河北的东郡领地送给袁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吾乃西凉统帅》,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吾乃西凉统帅第212章 曹操的决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吾乃西凉统帅第212章 曹操的决断并对三国:吾乃西凉统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