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天下形势

作品:三国:吾乃西凉统帅|作者:云上生花|分类:历史|更新:2024-02-24 08:11:11|字数:4700字

初平二年(191)八月,公孙瓒和袁绍大战于磐河界桥一带,袁绍大胜,麾下大将麴义三次击败公孙瓒,斩杀公孙瓒大将严纲、公孙越,几乎全歼白马义从,缴获了数千战马。

公孙瓒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窜,被乘胜追击的袁绍直接赶出了冀州。

公孙瓒进攻时有多迅速,败退时就有多狼狈,他逃走不要紧,重要的是之前占据的几个郡国都丢了,势力范围直接收缩回了幽州。

然后,留在平原郡的田楷、邹丹和刘备几人就懵逼了,什么情况啊!

渤海被袁绍重新占据,现在他们被袁绍和曹操压缩到了平原郡一郡之地,这下彻底被困死了。

其实曹操也有一些反应不过来,没想到袁绍竟然如此厉害,直接把气势汹汹的公孙瓒打回去了。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袁绍和公孙瓒是要互撕一年以上的,这段时间也刚好够他平定青兖二州了。

到时候双方实力发生了变化,他也就不用再依附袁绍,甚至还能反客为主,利用袁绍了。

没想到袁绍忽然爆冷,直接干翻了公孙瓒。虽然公孙瓒只是被赶出了冀州,依旧在幽州拥有这强大的力量,但经此一役应该是很难再有机会攻入冀州了,袁绍算是彻底掌握了冀州,成为坐拥冀州十郡国,人口四百多万的强大势力。

而据南面传来的消息,袁术似乎也依靠袁家的力量攻入了淮南地区,赶走了扬州刺史陈温,占领了九江郡。

再加上袁术原先控制的除颍川外的豫州郡国,袁术也变成了坐拥六郡,人口四百多万的庞然大物。

而夹在这两兄弟之间的曹操,现在就只有一百万左右的人口,领地不过三郡,可谓弱小无比。

最关键的是,这两兄弟的发展形势竟然都比他要好!

冀州的袁绍,西边是太行山,占据了河内、上党的张杨又依附于他,南边是黄河,东边是大海,北边是刚刚打败的公孙瓒。

因为刘虞的声望的关系,袁绍好直接下手攻打,但他只要翦除盘踞在太行山的黑山军,和东边平原郡的田楷等人,就能彻底稳定下来,休养生息了。

淮南的袁术,北边的兖州是一锅乱粥,青州黄巾军和兖州各太守打的不可开交,根本不足为惧;同时袁术又交好了西边的董卓势力;南边的扬州刺史陈温被袁术一顿暴揍,直接赶过江去了,根本不敢北望。

至于东边的陶谦,野心倒是很大,有胆子招惹袁术吗?

再看看自己,西边的平原郡有田楷,东边的北海国有孔融,唯一能够发展的兖州,现在还不到入主的时候。

荀彧看出了曹操的急切,劝慰曹操道,“明公不必忧虑,以我看袁绍获得了整个冀州,袁术进入淮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曹操闻言一惊,“文若此言何意?这二人可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啊!势力壮大,对国家来说可是很大的威胁啊!”

荀彧解释道,“袁本初虽然夺得了冀州,但跟公孙瓒仇怨很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南顾;西边的董卓,也在虎视眈眈,这南面的兖州嘛,肯定是要交给自己的盟友的。”

“更何况,袁术虽然开始涉足淮南,意在攻取扬州,但他的核心领地依旧是豫州,一旦袁术南下受挫,必然北返,袁本初是不会放心的。”

“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后,兖州群龙无首,这样的情况对付青州黄巾都很吃力,根本挡不住袁术。”

“陈留太守张邈与明公有旧,之前又有驱逐青州黄巾的优越表现,现在袁本初也需要一个更可靠的盟友站出来,明公觉得,他会选谁呢?”

说完后,荀彧笑了笑没有再说话,一旁的曹操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兖州牧,舍我其谁?”

荀彧的判断没错,在打跑了公孙瓒,彻底掌握冀州后,袁绍看了周围一圈,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南大门好像没有设防?

这还了得?现在东西北三面都有敌人,南面要是再被青州黄巾打穿,那自己不就又被包围了吗?

粮草都消耗的差不多了,他现在可没那个本钱继续去打仗了,虽然成功赶走了公孙瓒,但冀州东部一带的民生也受到了影响,而且马上秋收了,他也不想再打了。

兖州好是好,但和冀州隔了一条黄河,南面就是豫州,这时候也不方便直接占领,干脆扔给曹操吧!让他给自己守好南大门,继续做自己的屏障。

对此,袁绍的谋士们都没有意见,只有许攸提出,不能白送曹操一个兖州。

因此思考过后,袁绍写了一封信给曹操,告诉曹操,“如果孟德你能平定田楷,凭借这样的功劳,应该足以胜任兖州刺史了。”

曹操接过信后嘴角一抽,将信递给了着荀彧道,“不用想都知道,这一定是许攸出的主意。文若你怎么看?”

荀彧看过后也很无语,明明是互惠互利的事,怎么搞得曹操好像占了便宜一样?

进入兖州后还不是要曹操自己慢慢去打青州黄巾吗?哪里是白送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吾乃西凉统帅》,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吾乃西凉统帅第116章 天下形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吾乃西凉统帅第116章 天下形势并对三国:吾乃西凉统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