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琼楼一炬不复回

作品:苦海浮沉录|作者:无愁是福|分类:古言|更新:2024-03-08 21:42:22|字数:6798字

“五郎还没有回来……”青君意要问无忧,是不是知道什么。

无忧抓了抓青君的手,又扭头看向宫门内:“五郎好像要逼陛下,下令开棺验尸。”

“五郎不是有勇无谋的人……”

“先太子在他心里的分量无法揣摩。”无忧将碎发拢到耳后,向青君解释:“或许五郎真的很在乎,是谁害了他兄长。”

青君点了点头,帮无忧整了整被风吹乱的衣边,道:“见了陛下,你可知要说什么?”

无忧点点头:“青君放心,小悠明白。”

“不要任由五郎胡来,让他认错回来……”

无忧又点点头,然后走到门下又回身来,问青君有没有看到什么。

往日都是五郎这样问她。

青君摇了摇头。

她看到了,看到了空洞的尸体,看到了火光,泥土,陵墓。可她不愿让秦愚再朝深渊里走,那墓穴深不见光,就如同这个漩涡。

调查这件事,只会让秦愚本处在的中央地带陷入泥潭,害死太子的无外乎是长公主或是其他皇子,无论是和秦跃还是其他皇子挑明了对抗,都会让他遭到敌视。

皇帝只会和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纵然他愿意惩罚自己的孩子,若不是到了绝境,这个龙椅他不会再还给自己的侄子。

今日青君会守在这里,便是不敢肯定皇帝会不会一怒之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而暗杀了秦愚。

无忧走上了文渊殿,两侧的宫人跪下朝她叩头,她则路过这些头颅,跨进了文渊殿。

文渊殿内空荡无人,只有中央的龙案下,跪着一个人。

不同于在冬地,祈求穆苏湖那样颓靡,秦愚跪的笔直又坚挺,哪怕是对着空无一人的龙椅,没有人看得见他的努力,只有此刻走来的无忧。

秦愚只见到墨砚从殿后走来,他恭敬的朝秦玉身后鞠了一下,道:“陛下此刻还在处理政事,不便见王妃。”

听到墨砚的话,秦愚才猛然回头,这时无忧就已经走到了秦愚身侧,她委身礼了一礼,道:“那麻烦大监通报一声,臣妻再次等候。”

“是。”墨砚匿去,无忧则跪在了秦愚身边。

“你怎么也跪这,这太凉了……”秦愚皱着眉要拉无忧站起来,无忧却反手抓住了秦愚的臂弯:“五郎能跪,我为什么不能?”

“我是在求陛下开棺……”

“我也是求陛下开棺。”无忧笑了笑,又说:“五郎既然一定要做这件事,我必然要出一份力。青君也会明白的,刚刚在宫外就见到她,我和她也说了,我知道我应该怎么说。”

“什么怎么说?”秦愚有些不解,而此刻皇帝已经步入正殿,无忧连扭过身,合手磕头。

皇帝到龙椅正座,抬手要无忧起身,可无忧却低了低头,道:“陛下,按照大津的规矩,妻以夫纲,臣妻之夫君仍不起身,臣妻起身不合规矩。”

皇帝笑了笑,说准许二人都起身。

“无忧跑来救了五郎,便回去吧,不要执迷不悟了。”皇帝说完话,就要站起来离开,却被无忧接住话:“回陛下,臣妻以为,执迷不悟的并非是我们。”

“小悠……”秦愚示意无忧不要说话,可无忧却没有要顺从他的意思。

“无忧此话何意?”

“废寝忘食缘木求鱼者是执迷不悟,为得明月而水中望月者亦然是执迷不悟。”无忧低了低眼眸,继续说:“镜花水月皆是泡影,泡影所堆砌的琼楼玉宇不足以承载重量,看似美不胜收,却随风而倒随雨而化,那无法承载的泡影破碎时往往带来的后果,又是不可估量的。”

“泡影,会带来什么不可估量的后果?”皇帝眯了眯眼睛,问无忧。

“不知道陛下知不知道到北乡调水的于念于刺史的死因?”

“知道,一群刁民将他殴打致死,于老是大津清廉忠臣,却死于被他庇佑的百姓之手,实在令人寒心。”

“那陛下可知他们为何害于老?”无忧问完话,见皇帝不作声,便接着往下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每一次承诺的调水带来的效果都是昙花一现,他们每次失望,便都是泡影破碎一次,如此一来,他们多疑又不信任他人,最后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在了无辜的人身上。这就是不可估量的后果,他们打死了一个人,可这个人,却是陛下心里大津无比重要的臣子。”

“按无忧所说,这的确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既然如此,陛下以为,那薄如蝉翼的遮盖,又能蒙蔽百姓多久呢?”

皇帝冷笑了一声,言:“原来无忧也是一位说客。”

“陛下,想必五郎也和您说了,百姓想要的从不是一份含糊其辞的诏书,而是真相,公道,若大津太子都没有公道,他们下贱草民又该如何相信自己生存于大津,能获得什么公道?到那时,民心惶惶天下又如何安定?”无忧说着话,又一次跪了下来,伏在地上:“陛下英明神武,天子则是王朝的公道!天子一言九鼎,唯有陛下来拨乱反正,黎民百姓才能更加信任我大津天子,乃是真正的公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苦海浮沉录》,方便以后阅读苦海浮沉录第十一回 琼楼一炬不复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苦海浮沉录第十一回 琼楼一炬不复回并对苦海浮沉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