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召唤结束 宴会开始

作品:九重天之三国英豪|作者:子德大叔|分类:玄幻|更新:2024-03-21 08:09:25|字数:6046字

杨逸原本以为张梁的境界应该会更高,毕竟九重天属于修真世界。

张梁作为太平道创立者之一,实力应该不止于此。

看来张家三兄弟中,“张角”应该是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

张宝,字崇焕,张角的二弟,道教太平道创立者之一,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首领之一,时人称“地公将军”。

武神后期境界。

“拜见陛下。”

“崇焕请起。”

张梁、张宝先后出世,杨逸比较期待下一次的召唤。

张角, 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黄巾起义领导人,自号大贤良师、天公将军。

一元境中期境界。

“拜见陛下。”

“大贤良师请起。”

果然没让杨逸失望,张氏三兄弟就此聚齐。

并且张角一元境中期的实力也符合其身份。

杨逸发现此次召唤似乎有些偏向“组合”。

先有建安七子,后有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

张角的实力远超张宝、张梁,说明后两者并未能完全领悟《太平经》,否则不太可能还停留在武者境界。

于禁,字文则,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

武神中期境界。

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

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拜见陛下。”

“文则请起。”

虽然同为“五子良将”,于禁的境界却是众人中最低的,可见其心结之郁重。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此杨逸也是爱莫能助。

不过于禁的出世也算是补齐了五子良将这个组合。

赵俨,字伯然,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

武神前期境界。

赵俨刚毅有度。

“拜见陛下。”

“伯然请起。”

赵俨自小熟读经史,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练达的性格。

可惜他的事迹只见于正史,却未被《三国演义》所纳入,所以名声不够响亮。

史涣,字公刘,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武神前期境界。

年少任侠,有雄气,以忠诚勇敢着称。

“拜见陛下”

“公刘请起。”

史涣乃是曹操的“门客”,在他起兵之时便追随左右,可谓是心腹之人。

经历大小战斗无数,功勋卓着。

牛金,曹魏将领。

武神中期境界。

司马氏欺人孤寡,而夺之位,不知魏灭未几,而晋亦灭矣。何也?元帝乃牛金之子,则是司马氏为牛氏所灭也。

“拜见陛下。”

“牛将军请起。”

牛金虽然战绩彪炳,但最出名的却是和一桩悬案有关。

汉末有一本流传很广的谶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

司马懿又请星象家“管辂”占卜子孙运势,管辂占卜的结果与《玄石图》不差毫厘。

司马懿最初不解何意。

后来他位居太傅之职,权倾天下。

司马懿忽有所触,想起“牛继马后”的预言,心里十分忌讳。

怕牛金将来会对子孙不利,就派人请他赴宴,在酒中下毒。

牛金为人坦荡,没有提防之心,“饮之即毙”,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司马懿自此以为,牛金已死,子孙便可高枕无忧坐享福贵了,殊不知世事难以预料。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袭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为妃子。

夏侯氏人很风流,没多久就与王府也叫牛金的一个小吏勾搭成奸,后生下了司马睿。

此即史书所言,司马睿并非皇族血脉,而是琅琊王府小吏牛金的儿子。

后人遂戏谑地称司马睿为牛睿,即是指司马睿为牛氏之子,牛姓代司马氏继承帝位。

杨逸对此原本不信,但历史文献有多记载,还是《晋书》 和《魏书》这样的正史。

马良,字季常,马谡之兄,三国时期蜀汉名臣。

武神中期境界。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拜见陛下。”

“季常请起。”

“夷陵之战”实乃蜀汉之殇,不仅元气大伤,还折损了大批精英,也为日后亡国埋下了伏笔。

马良也是亡于此战。

提到夷陵之战不得不羡慕“刘关张”的结义之情。

刘备明知此时不应该和东吴“翻脸”。

大臣和将领们也一致反对。

他终生都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这次却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心腹大将赵云劝谏他曹魏才是蜀汉的敌人,我们应该先讨伐曹魏才是正道。

但为了能够给“二弟”报仇,他宁愿舍弃登基不久的皇位,也要亲自领兵出征。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执拗让人感到温暖。

不从大局出发,有恃无恐的偏爱才分外真挚。

三国时期,每个阵营都是派系林立,内部斗争复杂。

但相对来说,蜀汉的环境还是要好于曹魏和东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九重天之三国英豪》,方便以后阅读九重天之三国英豪第220章 召唤结束 宴会开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九重天之三国英豪第220章 召唤结束 宴会开始并对九重天之三国英豪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