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古国太庙

作品:寻访山海经|作者:南国郎君|分类:悬疑|更新:2023-05-19 01:04:13|字数:6042字

“年代跨度这么大,基本上没什么参考价值。”我照着那些龇牙咧嘴神态恐怖的干尸,生怕会突然跳起来,不自禁站远了点:“除了这些棺材就没别的东西能说明这里是做什么的吗?”

“你们有没有留心石棺是怎么排放的?”我回头一看是欧阳教授在说话,他不知何时来到我们身后。本来女儿生死未卜他无心投入到研究中,现在看到阿葭平安归来吊着的心也放了下来,随即便过来和我们一起观察研究。

我一愣,走回庙门口仔细观察石棺的排列,看了半天看出端倪来了,这些石棺最靠近大殿正中摆着一副石棺,后面一排是两副,再是三副,最后一排五副棺材,一共十五具棺材,整个石棺阵竟然是一个正三角形状。我回过头惊异溢于言表:“这种棺材排列形式你以前也见过吗?”

欧阳教授手在石棺上轻轻抚摩:“二十多年前在陕西河南交界的某地出土了一个周代遗址,当时由我主导了这遗址发掘工作,在那里也发现了十五副棺材,排列和这个完全一模一样!”

王一行道:“就是说这地龙国的墓葬方式竟然和几千里外中原地区的周朝墓葬完全一样,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欧阳教授纠正他:“我说的是遗址,不是墓葬,我考证这遗址是周代一个小诸侯国的国都,说是国都在现在看来可能也就一个村落水平。可作为一个简陋的城市雏形各种公共设施也比较齐全,像道路、宫殿、民房、商铺还有排水系统什么的都有。那十几副棺材也是摆放在一个建筑里面,和现在的情形差不多。我把这种排棺称为‘八星五行阵’,因为在附近发现了古代星象石板,上面刻有北极星和日月五行七曜,要是我分析没错的话这石棺附近应该也能找到相同的内容。”

我们马上分散寻找,果然很快在殿前发现了一块刻画着星图的残碑,虽然图案已被侵蚀得模糊不清,但日月还是能勉强辨认得出。尹颖问:“这里一共有十五副棺材,为什么要把它叫做八星五行?古人这么摆放是什么用意?”

欧阳教授望着石棺阵很凝重:“这种阵式我估计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因为中原其他地方没发现类似情形,也许这小诸侯国是地龙国迁移到中原的一支后裔也说不定。你看看,这些棺材排列成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代表北极星太阳月亮,五排代表五行,一共八颗星。至于这种仪式有什么说法,我估计这座建筑是古地龙国的太庙,这些石棺里的干尸都是地龙国历代君王遗体!”

陆路平对这些历史文化一窍不通,感到很新奇:“太庙?就是皇宫里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那不都是些牌位么,怎么周朝的时候就有太庙了吗,怎么会把棺材放太庙?人死了不是讲究入土为安吗?”

尹颖道:“你不能拿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套用在古人头上,何况在当时这些还都是外国人。再说现在中国也有的少数民族传统并不是入土安葬。再说太庙早在周之前的商代就有了,庙号谥号之类的还是商朝人发明出来的呢。不过欧阳教授,我还有个疑问,一个国家时间久的话怎么也不止十五个王吧,还有些王哪去了?”

教授走到殿前望着黑洞洞的殿门内,目光情绪复杂,渴望、困惑、焦虑、恐惧等交织一起:“他们在这大殿后面!”

“你怎么知道?莫非发掘的遗址里也有同样的情况?”大宝到教授身旁,看样子他很想进去看看,但始终没有勇气迈进那阴森黑暗的里面。

“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很多是相通的,没错的话古地龙国也有祧庙制度。中国古代各王朝太庙正室供奉的皇帝人数不是固定的,有的五个,有的七个,最多不超过九个,这些帝王神主除开创奠基的太祖万世不移外一旦超过了规定人数就要把与现任皇帝血缘关系最远的祖先移到后室供奉,这种祧迁称为‘亲尽而祧’。而地龙国是很罕见的十五庙制度,也就是说超过十五人每死一个国王就要把其棺材加入这里面,同时一个王就要从中迁出。要是我所料不错的话最靠近大殿的棺材代表北极星,是地龙国的开国太祖,因为在八星中只有北极星是始终不动的,其余十四副棺材可能随着每去世一个王也有不同的位置转换,那不是一下子能搞明白的了。”

大宝看着大殿总是心有不甘,对王一行和我说:“两位领导,你们说到底要不要进去探探险啊,既然已经来了不看看的话我觉得怪可惜的。”

王一行回的很干脆:“不行!我们的目的不在这里,不要节外生枝。”他环视石棺:“这地方也尽量不要呆久了,这么多棺材看着心里怪不舒服的,研究人员尽量多拍照吧,完事了到外面的广场过夜休息。”

我拉着大宝往外走:“冥界桃源里太危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忘记老白老邓还有小吴了吗,还有罗汉王的那些同伴,别把自己的命不当回事。”大宝嘴里还嘟囔着,但身体很诚实,要他一个人去恐怖场所打死他也是不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寻访山海经》,方便以后阅读寻访山海经第四十九章 古国太庙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寻访山海经第四十九章 古国太庙并对寻访山海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