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4年到80年,跨越十六年,国家在13个省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解放军官兵和几千万的民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然后,这次被后世讥讽为羊拉屎的瓜蔓式建设,百分之九十的项目远离城市,这一个那一个,根有不能有效的组织起来,甚至有许多地区信息闭塞,一下雪就与世隔绝了,只好把医院学校商店都建进去,变成一个独立的国。
到84年,发现实在不行,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迁移并转,开始划重点,主要发展几个地方,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巴渝。
这近一千家企业大部分都死掉了,有一些被合并裁撤,目前还存世发展的不错的到现在还有二十六家,有十一家在巴渝。巴渝到处都影东北村”,东北话吃东北饭,但不是东北人。
湖北则是硬生生砸出一个城市,十堰,贵州是安顺。
而这次大迁移最大的财富就是在中西部留下了一个初步的铁路线网。在90年以前,中国的铁路网图就像一根鱼骨头,东北建的密密麻麻,中西部什么都没樱
这里唯一的付出者只有东北,钱拿走了,厂迁走了,人移走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终于被抽得血尽骨枯,从亚洲最富裕地区变成了落后地区。
闯关东成为印迹,成为那一百年时间的符号。1903-2003。历史书上,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是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量工厂设备到中西部,造成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迟滞和倒退。呵呵。
咱都不出血最多的辽东,单一个冰城,迁走并存活至今的厂就有西铝厂,兰州焊条,长城仪表。等。辽东有三百八十多个项目。
有好多厂本来发展效益都好好的,拆走,结果到了那边好不容易立起来,一直到倒闭也没能再正式生产,大量的设备被闲置废弃,大量的工人迁到外地就失去了工作,而且想回都回不来。
还有许多当时来讲的尖高端工业,从此再无声息。
当时流行一句话:我为祖国献青春,献完青春献子孙。
喜欢春风二十年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春风二十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