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屏幕上的两个小点越来越近。是否会有失控的冲突发生,谁也说不清了。丹尼斯只能紧握拳头,静静的等待事态的发展。
约书亚与妻子相视一笑,肩上的石头这才算放下。他们得知中国出手相助后,不免涌起感谢之情。
就在美机来势凌厉之际,远方忽有四架黑色飞机狂飙而来。陌生涂装下,实为中国最新型 DataFrame 舰载机。
“Broad frame,就在正下方!”机舱广播这样报告。紧跟其后的,更是两艘0型驱逐舰和一个0G航母编队,形成坚不可摧的拦截阵线。
美战机只得围着这庞然大物转圈,最终败下阵来。贺龙舰长通过电话向约书亚道来中方的决定。
“老友,你与家人平安尚是头等大事。科研精神应超越民族疆界,中方绝不会抛弃这样的人才。”
诺鸿的微笑和亲切话语,让约书亚颇感意外。当晚,两架歼0不疲倦地护送他们,直至抵达中国领空。崭新的机会,正等待他开拓。
飞机缓缓停靠在港机坪,约书亚与妻子难掩心潮澎湃之感。
当舱门打开,迎面而来的热浪带动起树下招牌中央的两个大字—约书亚。二人余光一瞥,顿时目瞪口呆。
“大概是诺鸿的安排?”约书亚笑着告诉妻子。他没有想过会有这等礼遇。
此时,一辆平车载着一位身着白大褂的中年男子驶来。“教授,这边请。”对方恭敬一鞠躬。
得知司机姓名为李医生后,约书亚愈发放松下来。在车内,李医生细细解说着他被安排在深层研究院从事何等工作。
汽车驶往深夜灯火绰绰的城市,妻子被窗外繁华景象着迷。约书亚闭眼感受着新生活的萌动,为自己曾经选择也感到欣慰。
不久,远方亮起惊人的光芒——是来迎接他们的 人造太阳的光辉顿时笼罩整个香港,宣告着一个新的起点。
黄昏时分,一位身材高大的外国男子径直来到了北京一家两层小楼面前。他正是这次中美高科技会谈的美方代表团顾问,着名物理学家约书亚教授。
教授来到这里的目的,并不为寻求官方的接待,也不是参与任何正式会晤。他有自己的打算,而官方把控的日程是无法满足他的。这里与会谈地点距离有一定距离,看上去普通寻常,不会引起太多注意,正好契合他当下的目的。
他按下门铃,等了好一会儿,门终于开了。一个年轻女孩开起了门,看清来人后有些惊讶,但还是请他进了门。屋里除了简单的家具外,放了不少书籍与电脑,看来主人应该是在学习工作的学生。
教授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了来意,希望能借用这里浅谈一二。女孩谅解地应允了,但明确表示不宜聊太久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习。他微笑着点头致谢。
于是,在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教授毫不避讳地切入了主题......
暮色四合,奉兴静静地开着车来到郊外一个废弃工厂。
他驾车驶入地下通道,那是继承自二战时期的遗留设施。车光照亮逼仄的通道墙壁,他似乎回到了另一个时代。
当车停好后,他打开通风口透进新鲜空气,拿起手电前进。在黑暗中,模糊看见一盏灯光下的影子在等待。
“教授,我们见面了。”奉兴叫出寻找多时的名字。
“你好,奉兴。”约书亚回道,声音因回响而有些失真。
近处工作灯下,两个来自不同文明的男人首次面对面。约书亚身材高大魁梧,年近五十但面容英挺。奉兴略显青涩,眼神却已见重大变化。
“听说您有重要发现,找我探讨?”奉兴直接切入主题。
“是的,与你上次谈及的理论很吻合。”约书亚点头,“不如我们坐下好好聊聊?”
消灭隔阂的第一步,就是用知识打动对方。在这个封闭的地下世界,两个寻求真理的心开始相联,开启一段精神旅程......
约书亚和奉兴坐在脚凳上,聊起了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这次来华我得到了很多帮助,大家很有热情。不过科研实力还差一点”约书亚说,”我在想 邀请一些老朋友过来,一起合作推进某些课题。”
“科学没有国界,但技术可能受国家限制。”奉兴慎重地说,”您的计划若公开可能面临很多困难。不如通过非正式渠道先探讨可行性 ?”
“你说得对。”约书亚点头,”不过科技直面人性的一面也很重要。相信只要我们促进共同理解,一定可以走到一起。”
“理解与信任需要时间酝酿。”奉兴同意他的看法,”不如我们先从基础研究开始,共同探讨科学奥秘,将理解之火点燃在更多人心中。等大家都看到希望与知识的能量时,道路自然会更畅通。”
“好主意。”约书亚眉开眼笑,”这次我留下些资料和想法,下次再深入探讨细节。相信我们的合作将换来难得的成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