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觉得此举不妥,赵高还是很快应道:“唯!”
秦王政又褒奖了一下今日有功的内史腾三人,提升了他们的爵位,然后又训诫了群臣一番,这才宣布退朝。
朝会散了以后,秦王政换了身便装出了宫来到大狱中,在这里秦王政秘密的会见了启。
两人谈话时,所有人都被驱散,就连负责记录君王眼前的史官也不得入内。
两人到底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只是秦王政离开后就下了命令,一是诛灭启全族,其二勒令朝野今后任何人不得再议论启。嬴政又给史官下令,抹除了所有关于启这个人的记载。
就这样,启消失在了秦国的历史记载中 仿佛从未出现过。
但秦国发生的这场叛乱,实实在在的被其他几国记录在了他们的史书中。
……
馆陶渡口。
田秀正率领送葬队伍从此处准备过河。
此时,秦国的消息传来。
“启居然谋逆,真是意想不到啊!”
田秀在河边长吁短叹了一番,这才率众渡河。
启的叛乱来的太突然了,事先任何人都没有觉察到。
如果赵国这边早点知道他要叛乱的消息,或许还能给他一点帮助,但现在一切都晚了。
启事败身死,秦国内部只怕好长时间都没有人再敢反对嬴政了。
渡过黄河以后,送葬队伍进入齐国。
齐国早早的就得知田秀扶灵东归,齐王建老早就派公子假与此处接应。
公子假身着素服垂手站在道路中间,他的身后站着众多齐国的文武大臣,道路两旁还有许多自发前来迎接田单灵柩的百姓。
众人一同扶着田单的灵柩缓缓向即墨而去。
一路上越来越多的齐人前来为田单送行,短短几天时间,人数竟然就达到了十万人。
齐国官府又不敢阻挠这些来为田单送行的百姓,只能派出大军跟在队伍后面,防止这么多人生出事端。
二月初十,寒风凛冽,一场鹅毛大雪笼罩了整个齐国。
送葬的队伍顶着风雪,艰难的来到了田单浴血守卫的地方—即墨。
在即墨城门口,共望着那熟悉又沧桑的城墙,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此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他正是当年跟随田单坚守即墨的老兵。
老者老泪纵横,抚摸着田单的灵柩,泣声道:“将军啊,您终于回来了。当年咱们一起浴血奋战,守住了这即墨城,如今您却……”
众人听了,无不悲戚。
葬礼庄重而肃穆,十万百姓自发前来,哭声震天。
田秀站在墓前,对着田单的墓碑轻声道:“父亲,您一生为齐国鞠躬尽瘁,如今您安心去吧!这个时代就要交到我们这些年轻人手里了。”
葬礼结束后,田秀收到了一则消息,蜀将司马南大破巴充联军,斩杀充侯。
秦军趁势攻灭巴充两国。
至此秦国再一次平定了整个蜀地。
“巴充两国,怎么会败得如此快?”
田秀觉得不可思议,司马南手中不过数万之众,居然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覆灭两个国家。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共摇头解释:“这没什么奇怪的,巴充两国本来就是两个小国,挡不住秦军很正常。听说充侯还曾经派人去楚国求救。”
充侯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楚国身上,但非常明显,楚国并没有救他们。
这其实并不意外,楚国正深陷鲁国战争的泥潭,又哪来的余力去救充国。
更何况秦国和楚国如今是盟友,楚王于情于理都不会去帮助充侯他们抗击秦国。
合上手中的情报,田秀看向共:“先生,如今我父亲薨了,您今后准备怎么办呢?”
田秀是想把共留在身边的,这老家伙虽然上了年纪,却并不糊涂,而且办起事很利索。
共面对田秀的招揽,摇头拒绝了:“少君,你把老六带回去吧!臣想留在即墨为主君守灵。”
虽然田单去了,但在共眼中,田单依旧是他的主君,田秀永远都只能是少君。
田秀见此也不再强留。
二月二十八日,田秀率众返回赵国。
期间,齐国又传来一则消息。
魏信陵君统率三国联军于曲阜大破楚军。
楚将项燕再次折戟沉沙。
楚国想吞并鲁国的计划又又泡汤了。
楚王惊慌之下遣人入临淄、大梁意欲向齐魏两国求和。
对此,田秀感到时不我待。
一旦楚国与齐国停战。
那么接下来赵国与秦国的决战计划很可能将受到影响。
田秀加快速度,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回到邯郸。
再一次返回邯郸后,田秀大肆封赏了匈奴之战之中的有功将士,全军上下皆有封赏,就连阵亡的将士也得到了一笔抚恤。
然后重头戏来了。
右丞相楼昌上表赵王,建议晋田秀为公爵。
赵王对此当然是不想同意。
这自古以来,封君就没有一个是公爵。
田秀要是封了公爵,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准备当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