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劫不敢不听秦王的话,只的出去将郑洪三人都斩杀了。
三人被杀以后,尸首就被放在王宫的台阶前,等着他们的家人来收尸。
没过一会儿,又有人来了,但来人并不是来替那三人收尸的。
这次来的是两个大夫爵的中年人。
这两人连姓名都没有通报,但他们却指名要为吕不韦求情。
两人自称受过吕不韦的恩惠。
冯劫当然不肯放他们进去,两人要强闯宫门也被斩杀。
然后,不停有人来求情,都被冯劫所杀。
当然,这些都是秦王授授意的。
嬴政认为这种时候还敢来为赵姬、吕不韦求情的,都是他们的党羽,所以杀掉这些人,他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就这样,冯劫在殿外一连杀了二十七个来劝谏的人。
这时候,殿外又有人来求见。
这次来的是启。
看到启,冯劫心软了。
“启君,你何必来趟这趟浑水?内史腾他们都不冒头了,你来干什么?”
启无所畏惧:“我一定要来劝说大王,请他放过太后,放过丞相!”
冯劫用余光瞥了瞥旁边的20几具尸体,小声说道:“启君,看到那些人了吗?那些都是为赵姬他们求情的,都已经被我所杀。请您不要再来送死了。”
启大笑一声,负手前行视死如归。
冯劫心中实在不愿杀了启这样的忠良,可王命在身,只能默默拔剑。
十步,九步,八步,七步……
就在启要迈出最后一步进入大殿时,冯劫也拔出剑准备杀人。
“慢!”
此时,一声威喝传来。
所有人循声望去。
只见秦王政的老师茅焦来了。
茅焦一来,冯劫慌忙走下去迎接。
启也走过去打招呼。
茅焦看着启,笑骂道:“君倒是不怕死!”
启哈哈一笑:“做臣子的就该及时规劝大王,难道我们要看着大王犯错吗?”
茅焦说:“君是个忠厚人,但君的性格太过敦厚,将来您是会吃亏的。”
启又是一笑,并没有把这话放在心上。
“茅焦师傅,您光说我了,您又是来干什么的呢?”
茅焦捋着胡子呵呵一笑:“我和你一样。”
启打趣:“您不怕死?”
茅焦笑着说道:“怕!”
“那您怎么还敢来劝说大王呢?”
茅焦变得严肃。“我是大王的老师,我不能看着自己的学生犯傻!如果我的学生就这样杀害了自己的母亲,杀死了自己的仲父,天下人都会指责我这个老师没有教好学生,那我倒时也只有自裁谢罪了。”
启心生敬佩。“既如此,我与先生同往!”
茅焦拦住他:“不可!先生,你是有用之身,不能就这样死去。就让我去劝说大王,如果连我这个老师都没有,把大王说服,您去了也没用。”
启听闻茅焦所言,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停步。
茅焦整了整衣冠,稳步走向大殿。
冯劫看着他进去并没敢拔剑杀人。
这位可是秦王的老师,没有秦王的吩咐,谁敢动手杀他?
茅焦来到殿门前,冲着里面大声喊道:“臣!茅焦!他来拜见大王。”
嬴政听到外面的声音,面色阴沉,心想这老师也要来触他霉头。
茅焦走进大殿,伏地行礼。
“老师此来也是为那二人求情?老师可知道寡人已经杀了二十七人。”嬴政冷哼一声,威胁之意溢于言表。
茅焦缓缓抬起头:“大王已经杀了二十七人,那干脆将臣也杀掉,如此能凑齐二十八星宿。臣能与二十七位忠臣作伴,虽死无恨!”
嬴政听了这话以后,心中不禁懊悔起来。那来求情的二十七人,也未必都是赵姬、吕不韦的党羽,他们中恐怕也有不少像老师这样的忠臣。
茅焦已经看出嬴政心中已经动摇,赶忙说:
“大王,臣知大王恼怒于太后与吕不韦之事,但大王可知此事背后影响?今大王若杀生母,诛仲父,必使五国之人找到攻讦大秦的借口,称大王乃不仁不孝之人,到时人心离散,大秦大业恐受重创。”
嬴政心中一震,沉默良久。
茅焦接着说:“大王圣明,应以大局为重,饶二人一命,彰显大王胸怀宽广,日后定能让四海臣服。
大王将来是要做天下人的大王,而非只做秦国一国之王。
您若有胸怀天下之志,必须得先有宽赦天下人之心!”
嬴政脸上阴晴不定,最终长叹了口气:“罢了,老师之言不无道理。”
于是下令将赵姬终身圈禁雍城,又下诏免去吕不韦死罪改为流放蜀地。
茅焦露出欣慰笑容。
启在外听闻此结果,心中大喜,暗自佩服茅焦的睿智与胆量。
吕不韦得知自己被免死罪改为流放,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嬴政此举已是最大宽容,虽保住性命,却也再难回朝堂。临行之日,他回望咸阳宫,眼神落寞。
赵姬被圈禁雍城,每日对着宫墙枯坐。她思念着儿子,也挂念着吕不韦。偶尔梦中会浮现往昔时光,醒来却只剩无尽叹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