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和谈下

作品:战国帝业|作者:君子于役|分类:历史|更新:2023-12-24 07:03:33|字数:9360字

对于这些俘虏,田秀并没有选择将它们分散打散到各营中安置,而是集中将他们集合到了一起。

集中到一起确实容易引发俘虏们的集体叛乱,但好处是也能更容易让他们归心,把他们分散打乱这些人难免会受到赵军的歧视,更容易激起军队的混乱。

不过田秀也并不是对这些俘虏充足信任,他命令这些俘虏之间互相监视,严防有人逃跑,并且向俘虏们做出许诺,他们来到赵国后不会受到任何歧视,赵国会给他们分配田亩,表现好的还能得到女人做妻。

这种大棒加甜枣的方法,很快让这些归顺的秦军战俘安下心来。

田秀忙着收编战俘的时候,赵孝成王六年8月20日(公元前260年),历时半个多月的洛邑和谈大会正式结束。

六国之间成功议和,而后六国共同制定了一份盟书,这一份盟书中约定了各国在战后的利益划分。

各国在盟书中约定,自会盟成功之日起,立刻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各国军队退回各自国家。

盟书约定,秦国和韩国争夺的上党由双方平分,上党原来的百姓可自行决定去留。

盟书约定,秦国交还原先占领赵国的离石、皋狼、交邑、文水、兹氏等25城。赵国则释放所有被俘的秦军战俘。(关于这一项,双方进行了长达三天的唇枪舌战,起初赵国希望双方的领土退回到惠文王元年,按照惠文王元年的版图,赵国的版图将大大向西部延伸一直到达上郡(陕西榆林),这是秦国万万不能接受的,最终,双方经过激烈商讨后,秦国承诺归还上述原赵国失地。)

盟书约定,楚国止步于郢都,郢都归还楚,楚国三年内不得主动进攻秦国,作为交换秦军将无条件释放全部秦国战俘。

盟书约定,秦军退出魏国境内并释放全部战俘,作为交换魏国不再向秦国索取河内以及河东失地。

盟书中还约定,陶邑周边十五城划归齐国,秦国放弃对陶邑的所有权,而齐国则释放被俘虏的秦国官吏。

这份长达字的盟书中,约定了诸多事项,不过绝大多数的都是对各国战后利益的分配。

非常明显,这份盟书赵国占了天大的便宜,相比于其他六国几乎毫无所获,赵国可以说斩获颇丰,不仅和秦国平分了上党,还夺回了离石要塞周边25城的土地。

而最惨的莫过于魏国,相比于韩国什么都没有收获,当然也什么都没损失。魏国不仅损失了大量士卒,还彻底丢失了河内、河东的主权。

以至于盟书传回到大梁后,魏国上下都气愤难平,此时整个魏国都有一种被赵国耍了的感觉。

魏王亲自给赵王写信,希望赵国能够将上党之地拿出来和魏国平分,这一项提议遭到了赵王的严词拒绝,魏国上下顿时暴跳如雷。

赵国在和谈中得到的分明是战胜国的待遇,魏国作为赵国的盟友,非但没有得到等同待遇,反而损失了大量土地、士兵,这让魏国君臣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报复背信弃义的赵国。

而赵王和负责和谈的平原君,都对此不以为意,在他们看来此战出力的主要是赵国,魏国还在关键时刻向秦国投降,赵国没有追究魏国的责任就算不错了,魏国竟然还想要找赵国索取领土?

对赵国不满的不光是魏国,楚国同样不满,楚国认为这一仗他们出力也并不小,楚国完全是为了赵国才加入战争,可战争结束后,赵国只顾着为自己争取利益,完全不顾盟友死活。

尤其是在看到赵国从秦国手上得到了离石要塞,这让仅仅得到了一个残破不堪的郢都的楚国更加气愤难平。

喜欢战国帝业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战国帝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战国帝业》,方便以后阅读战国帝业第164章 和谈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帝业第164章 和谈下并对战国帝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