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张三丰此时的神态表情。
一如往常,不喜不悲,隐隐透露出一代宗师之威。
众弟子的心中都在打鼓。
拿捏不准,自己这个看似慈眉善目,实则火爆脾气的师傅。
此时究竟是个什么想法。
都不由的为萧昊的前路担忧起来。
而此时的张三丰。
虽然表面看上去古井无波。
实则内心早已是风起云涌。
如果说,一开始张三丰仅仅只是出于好奇。
抱着一丝玩乐意味。
想要看看这个,自小便表现出诸多天才行径的老八。
能有什么对于拳脚武道一路的心得体会。
那随着眼前这个,年仅5岁,看起来稚嫩无比,人畜无害的小子。
在众人面前,以一顿饭的功夫,将一套完整拳法,徐徐展示开来之后。
他的心态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或许寻常人观萧昊展示此拳法后。
会惊叹于萧昊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充沛之体力,气劲。
打完一套完整拳法,竟还能站似苍松翠柏,挺拔有力。
面色如常,气息平和。
也会有如张三丰座下弟子一般。
多年习武之人,能看得出萧昊仅仅5岁的年幼孩童。
那展示的拳法套路之中。
一招一式。
可谓是招式轻灵多变,衔转流畅丝滑。
一点没有幼童初学拳法时的稚嫩,生疏。
反倒像是一个浸淫武道一途数十年的老拳师。
那抬手出脚。
力道充沛,运用得当。
不由得为这萧昊,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能耐而赞叹一句。
亦会有如宋远桥,俞莲舟这样。
熟知武当功法者。
观那萧昊一招一式中,隐隐有着那武当功法之形。
以至于内心之中,不由升起惊疑之感。
不知这萧昊,年纪轻轻,是从何处习得,这武当的内门绝学。
但是,张三丰何许人也。
大元江湖上响当当的宗师级人物。
武当派开山祖师。
在自己的众多弟子面前。
岂能喜怒形于色。
故此,尽管其内心早已波澜万丈。
但是面上却是古井无波,毫无迹象。
张三丰并非因为萧昊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充沛体能而感叹。
亦非因为萧昊以5岁之龄,一身的拳脚功夫就已有如此造诣而震惊。
更非因为萧昊还尚未正式修习自己武当功法,却已身兼多项内门功法而惊疑。
想他张三丰。
出身少林杂役,拜觉远为师,亦是年纪轻轻便已习得近五六成的《九阳真经》,内力造诣更是不浅。
之后更是行走江湖多年。
结交了多少武林豪杰,见识了多少青年才俊。
什么天骄他没见过。
什么天才他不认识。
要说一代天骄,世间天才。
他张三丰便也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但是。
今日。
似萧昊这般人物。
却是张三丰平生仅见。
看着场中小小的5岁孩童。
那一脸镇定自若的神情。
那苍劲挺拔的身姿。
方才萧昊展示拳法的一幕幕,似走马灯一般。
在张三丰的脑海中急速回转。
初时,萧昊起手,动作缓慢,体态悠扬。
张三丰还以为,那是小儿玩意,扮家家耳。
心想,若这萧昊真没法收拾这闹剧。
大不了自己当回坏人,假意厉声斥责,以立师威。
将其贬作外门弟子,日后寻机再提拔入内门弟子即可。
还不由的划了一眼那几个榆木脑袋。
若非这些蠢货,何至将此事搞得如此复杂。
但当萧昊演示到太极拳中的招式‘挥琵琶’时。
张三丰见他左掌阳、右掌阴。
目光凝视左臂,双掌,慢慢合拢,竟是凝重如山,却又轻灵似羽。
不由惊觉,这是一套以慢打快、以静制动的上乘武学。
不禁感叹,想不到这世间,竟会有如此高明的功夫。
虽然那招式之中有自家武当招式之影。
但那又如何。
若能将自家招式融会贯通,凝练出更为高强的武学,
那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随即,张三丰越看越入神。
但见萧昊双臂圆转。
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
精微奥妙,实是开辟了武学从所未有的新天地。
约莫一顿饭的功夫。
萧昊使到上步高探马,上步揽雀尾,单鞭而合太极。
双臂抱了个太极式的圆圈。
之后神定气闲的站在当地。
张三丰观这套拳法。
如醍醐灌顶。
心下意动非常。
只觉内心有着隐隐的悸动。
仿若自己这85年的人生经历。
凝练成了这套武学,被人展示在了眼前一般。
只觉脑海中闪过诸多思绪,一时之间却又无法捉摸,难以理清。
心下不由的对那场中小小的人儿。
震惊非常。
不由得开始怀疑。
莫非这世间,真有萧昊所言的拳脚大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