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秤的老头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停顿,一看就是熟手,利索的紧。
老头旁边的小姑娘看起来也很干练,没几下就把这个大哥的钱算了出来,接着这丫头就从腰上别着的小包里掏出一沓零钱,不紧不慢的点上了,连点了三遍,确认好金额才递给旁边的大哥。
别看这丫头岁数不算大,可人却很会说话。
许栋梁就听见她轻声叮嘱大哥道:“叔,这钱你再查一遍,咱们核对好了再走,我嫂子说了,我岁数小容易算错,可不能给你们添麻烦,点清了数再走吧。”
大哥也不含糊,一遍往手指上舔了口唾沫,一边利索的数上了钱。
不过他这人健谈,嘴上也没闲着,边查边说道:“兰兰呐,你这算数要是不好,那真就没人算数好喽,李老二有你这个妹妹借了多少力啊,连会计都省了嘿嘿……”
对面的小丫头听见这个话茬儿也不接,而是抿嘴乐了,冲大哥点点头,转身在手里的本子上记了两笔,接着就给下一个人结算去了。
许栋梁在一旁看着觉得挺有意思,这一家人配合还挺默契,门口还有个男人在维持秩序,所以院子里来卖东西的人虽然不少,可是却还是在井然有序的排队,大家都在围观别人卖的是啥。
东北人热情豪爽,甭管认识认识,谁来卖点啥都乐意搭个话,问问对方是来卖啥的,看见稀罕玩意儿也会大呼小叫,发自内心的表示对对方的羡慕,然后话题一转,说起自己带的东西是啥,接着聊天就歪楼了,开始讨论上你家在哪个屯子家里有几口人的事儿了,天南海北,连国家大事都能扯上几句。
这时候娱乐少,大家伙也爱看热闹,一时间东升屯老李家所在的后趟杆简直是热闹得很,还有那有眼光的小贩,特意把自己的小摊床挪到了后趟杆,就在离老李家不远的地方叫卖,试图多卖出一些东西去。
当然了,这么干的大部分都是卖小吃的,这些人想的是,这些别的屯子的人大老远的跑到了东升屯来卖东西,等卖完东西到手钱了,怎么着都得给家里人带点东西回去吧,眼下经济条件在这摆着呢,想买啥衣服之类的大件也不现实,带啥都不如带点好吃的回去让家里人乐呵乐呵好,所以他们都堆在了这里。
他们一来,本就热闹的门前这条路瞬间更挤了,一时间人声鼎沸,门庭若市,颇有些赶集的味道。
门口毕竟不是规划好的商业街,路还窄,这些卖东西的小贩往这里一挡,有赶车过来送东西的人瞬间就挤不进来了,再加上他们卖完烧烤之类的吃的后,并不会收拾路面,导致路面并不干净,有不少残余的垃圾。
过了几天,李建军带孩子出门捞鱼时,就看到了地上的竹签子。
大宝蹦蹦跳跳的在前面走,看见了地上的竹签子还挺好奇,伸手去捡时还被竹签子上的毛刺扎到了手,都流血了,大宝秉承着“男子汉流血不流泪”的心思强忍住了眼泪,并没有号啕大哭,可是却把李建军这个傻爸爸心疼够呛。
李建军气急了,鱼也不捞了,把两个孩子送回家,又拿白酒帮大宝的手消了毒,之后转身就去找了村长李二江,和他谈了谈门口乱摆摊的那些小商贩的事儿。
李建军啥都能忍,就是对伤害到老婆孩子的事儿忍不了,这方面他格外的仔细。
和李二江说完后,见对方没发话,他也不顾上对方的态度了,而是直接说道:“叔,我知道你难办,不过之前村部已经对外公布了摆摊区域的事儿,也跟在村口摆摊的摊位们收了费,这些跑到我家门口卖东西的人里吧,也不乏一些不想掏摊位费的,这一个两个还行,可要是知道的人多了就不好了,都有样学样,自己想在哪里摆摊就在哪里摆摊,不交摊位费不说,垃圾也乱扔,咱们以后管理方面就更难了,你请的那个收拾卫生的李大爷工资可就发不出来了,到时候就整不了了!你要是不乐意管,我家门口的那些人我去说,我撵他们,可是别的地方的我就管不了了啊!”
其实李二江刚开始并不太想管这摊子事儿。
因为在农村,经常会有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下乡来卖东西,有来卖大豆腐的,有骑着自行车来卖自己捞的泥鳅鱼的,也有开着三轮车来卖卫生纸和猪肉的,还有下乡来收粮食和大鹅之类的家禽的,总之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他想管也管不过来啊,总不能不让人家下乡来做买卖吧,那管的也太宽了。
再说了,即使他管了,也会遭到村民们的抵制的,农村买东西本来就不方便,供销社里的货也不齐全,有些东西着急用还得去镇上买,既耗时又耗力,麻烦得很,好不容易有商贩乐意下乡卖点生活必需品,还给撵走了那不是有啥大病吗,所以综合考虑,李二江是真不想管。
可是他根本没想到摊位费的事儿,这会儿一听李建军提起后续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他一下子就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