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大清这种内斗,咱们之前可是见多了,明显的亡国之兆啊!】
这句话立刻就得到了其他皇帝们的认可。
【隋文帝杨坚: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大清也就两三代皇帝的事了。】
【宋太祖赵匡胤:就这样的大清还需要两三代皇帝?要朕说,下一代,不,咸丰这一代就要亡国!】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姓赵的,你再胡说八道,朕把大清姓赵的全杀了!】
【宋太祖赵匡胤:你杀吧,无所谓的。反正在你杀姓赵全族之前,朕已经把你们女真人的祖宗全部杀光了,哈哈。】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朕他#¥@¥%¥#@¥#¥】
【系统提示:用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因辱骂其他用户,禁言一天。请各位用户注意弹幕礼仪,文明用语。】
【宋太祖赵匡胤:哈哈哈哈。】
【汉武帝刘彻:哈哈哈哈。】
【魏武帝曹操:哈哈哈哈。】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九江城内。
林启荣正在城内空地中巡视。
以往这些地方,都是一些大户人家的院子,种着各种花花草草。
如今花花草草全部都被挖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栗米、稻谷、土豆等物。
“咱们的粮食越来越少了,将军。”一名部下忧心忡忡地对着林启荣开口。
林启荣嗯了一声,安慰道:
“小池口和湖口还有咱们的援军,清妖是不可能攻破九江的,都放心吧。”
巡视完毕之后,林启荣步行回归自己的衙门。
一路上碰到不少民众,都站在旁边对林启荣行礼。
林启荣微笑一一点头,只是看着这些民众一个个面有菜色,他的笑容逐渐沉凝,随后消失。
踏入衙门中,一名幕僚翻滚而来,正好在林启荣脚下停住。
林启荣:“???”
疑惑归疑惑,林启荣还是伸手扶起这名幕僚。
同样面黄肌瘦的幕僚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
“这几天不知为何脚步有点虚浮,咳咳,大人快看,这是陈玉成大人派人渡江送来的信。”
林启荣沉默了一下,拍了拍幕僚的肩膀,展开书信。
看完之后,林启荣明显皱眉。
“陈将军……唉,他不懂。”
九江城中绝大部分的将士,如今都维持在一天一顿饭的水平。
这一顿饭甚至都还不能保证吃饱。
长达一年多的围困,让城中将士们的身体素质都降到了极致。
死不死还得有人饿死。
就这种情况,林启荣怎么领兵出城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九江城里的太平军一旦出城,还没冲到两里地外的湘军营地,路上就要倒下至少一半。
林启荣叹了一口气,提起笔,给黄文金写信。
反击当然是可以反击的,但前提是驻扎在湖口的黄文金部能像两年前的石达开一样神兵天降,在城外发起突袭。
那样的话,林启荣还可以精挑细选个三四千还有一点战斗力的士兵们,出城配合一下。
湖口,太平军水师营地。
黄文金面前分别放着来自陈玉成和林启荣的两封信。
看完之后,黄文金哼了一声。
“这两个家伙,分明就是把我当成敢死队了!”
黄文金脑海中浮现出在离开天京之前,洪秀全的亲自叮嘱。
“老黄啊,这一次你去九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盯死石达开,绝对不能让石达开获得任何船只!”
“至于林启荣那小子,你能救便救,实在不行就退回安庆,总之以保全自己为上。”
回忆逐渐消退,黄文金耸了耸肩膀,将双脚架在了桌子上。
“老林啊,要怪,就怪你是东王旧部吧。”
黄文金和林启荣一样,都是当年东王杨秀清比较信任的心腹。
但黄文金通过天京事变中的表现,成功赢得了洪秀全的信任。
而林启荣虽然也在之后上书洪秀全表示效忠,但洪秀全还是对他多有提防。
有了石达开的前车之鉴,洪秀全现在最想要的是忠诚,然后才是能力。
从地理位置来说,九江的林启荣比湖口的黄文金要重要十倍。
但在洪秀全的心里,这两人之间的地位正好就反过来了。
【陈玉成成功牵制住了清军在长江中游的绝大部分主力,为九江创造了反击解围的条件。】
【但他所希望的反击行动却因为林启荣、黄文金两人的不配合,宣告无疾而终。】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心中也是颇为无语。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连连摇头,冕旒上的诸多旈珠撞击在一起,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之前还说大清内讧呢,太平天国内部的动荡其实也没有少到哪里去!”
扶苏露出苦恼的表情,揉了揉额头道:
“父皇,难道团结一致精诚对敌就这么困难吗?”
秦始皇闻言,不由笑出了声。
“团结一致?”
“傻孩子,都不用说别的国家了,就算是朕治下的大秦,又哪里有过团结一致的时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