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来到了王易抵达江州的第十天,此时江州的户籍登记,土地入册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另外派去五县做着同样事情的五个心腹也回来了。
与他们一同回来的还有数十人,正是五县中仅存的吏员,同时还有江州五县的人口和土地账册。
只是五县的情况与江州城一样,情况很不乐观,统计的数据显示,如今的江州除开婺城,在册只有一万七千余户,总人口还不足七万。
最惨的武宁县,如今全县人口还不足三千。
“兄长,除了因战乱死亡的人口,如今江州大部分百姓都逃难去了婺城,而这些人又多是没有房屋田产的贱籍,粗略估算如今婺城已有近百万人口。”朝云那里也统计出了一些特殊的数据。
其实如今不止王易在统计户籍和丈量土地,江南大地上基本都在做着这件事。
只是别的地方与江州有些不同,一场大乱之后,再经过这一轮重新丈量和统计,大部分的土地变成了富户豪绅的私产,而动乱中死的最多的,恰恰是那些有房屋和少量田产的普通良民。
其实已经有少数人心里清楚,现在江南那些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贱籍百姓,不久之后就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此时王易为贱籍女子立碑的事迹也已经传遍江南,目前看来此事对王易的影响还不大,虽然这事有违律法,以他的身份也有些出格。
但也同样因为他的身份,这种事也无法太过苛责,甚至就连赣源总督也不可能因为这个事就治王易的罪。
这么看的话,律法似乎真的只是为普通人制定的,也只是权贵统治百姓的工具。
在对五县吏员进行评定和考核后,王易当即任命了五县县令以及县丞、主薄等官职。
王易的几个心腹都没有被任命到下辖各县,他打算把这些人留在江州,让他们充任州府官员。
另外是因为接下来的计划中,很多地方都需要人手,更需要有极强执行力的心腹。
作为一郡太守,王易现在的权利其实很大,更因为江南的特殊情况,王易这个太守现在能直接任命所属的全部官员。
而州府衙门中,除了王易这个正五品的太守之外,还有好几个六品官职,以及十几个七品官职。
王易的心腹都已经获得了六品官职,甚至还有好几个七品职位至今空缺,倒是不怕没官可封,现在就是缺人。
如今杜少甫是江州长史,属于府衙的大管家,辅佐王易处理日常事务。
李又白是江州提刑,掌刑狱缉盗。
沈庆之被任命为江州司马,代王易管理黔州营的日常工作。
谢玄安的官职有些特殊,不属于江州府衙序列,他现在是六品校尉,属于江州游击将军麾下,而这个江州游击也是王易所兼任。
目前还没有江州营,因此谢玄安没有具体的事务,但每日也有王易安排的事,不得一刻空闲。
魏昆也是江州校尉,只不过还是正七品。
当江州的府县两级衙门重新建立后,王易便当即颁布了他作为江州太守的第一个正式命令,而这个命令实际是一场巨大而系统的改革计划。
这也是王易从婺城回来后,经过好几个晚上整理规划出来的,是他重建江州打响的第一枪。
这个计划一公布,除了王易的几个心腹,所有人都无比震惊,一是觉得这位太守大人魄力大,二是觉得王易有些不计后果,在拿自己的前程和性命做赌。
因为在这项计划和改革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户籍改革,直接触动了贱籍制度。
王易制定的重建江州计划,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将无主之田纳为官田,同时与百姓的田地进行调换,尽量让官田连成片。
而后从即日起招募贱籍百姓耕种官田,不是以租赁的形式,而是让贱籍百姓与官府签订雇佣契约。
在这个雇佣过程中,官府提供百姓统一住处和食物,每日按时出工耕种,就像衙门上班点卯一样,种粮所得全部归官府所有。
但每季根据收成,官府又会拿出一定比例的收成作为分红分发给贱籍百姓作为私产。
契约期限为两年,这两年中贱籍百姓基本上就是打工,除了那点分红,似乎也谈不上能改变什么,或许只能饿不死。
不过在这份契约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只要踏实卖力的干满契约期限,官府就会消除其贱籍,授予其良民户籍。
其实仅仅最后这一项,只要饿不死,就会有大量的贱籍百姓蜂拥而至,因为这是他们唯一改变身份命运的机会。
而王易之所以当日急着向方虚圣摊牌,又赶着尽快推出这个政策,就是他看到了江南大部分地区可能因为这场战乱而沦为权贵私人领地,贱籍百姓更加难以翻身的境况。
王易可以肯定,要不了多久滞留婺城的贱籍百姓,就会被权贵地主当成最廉价的劳动力,世世代代为权贵地主耕种。
既然他已经决定要做些什么,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从江州开始改革户籍制度,抢先一步让贱籍百姓流向江州。
只要有了人,后面什么事都好做了。
虽然这肯定会引起言官弹劾,甚至朝廷降罪,更是直接交恶圣人世家,可王易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如果这个时候他都还不为民请命,那他做这个官还有什么意思?还要那系统有何用?
现在别说一个圣人世家,就是天王老子来了,王易还是要坚持这项户籍改革。
喜欢狗官拿命来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狗官拿命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