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冯淑真

作品: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作者:寒夜吴歌|分类:历史|更新:2023-11-28 19:38:03|字数:4442字

其次,是对科举的准备。

二叔在被削去财政大权之后,就已经开始负责这一块了。严凌深切地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严家专门建立起了极大的学堂,并且抽调出相当的资金用来维持,所有孩童自五岁起必须接受教育直到十岁,接着通过进行考试,来决定是回去种田,还是继续读书,准备参加科举。

但是在方国珍占领浙东这几年,这套体系是处于停摆状态的,以至于这些年的孩童都被耽搁了一大批。好在就在上月,朱元璋发布了“设文武二科取士”的命令,要求各地士子开始准备。而知道历史的严凌晓得,在洪武三年的时候,他们就将迎来大明的第一次“高考”。

严凌特地嘱咐讲堂里的教师,教少年写文时要仿照宋时经义,模仿古人语气,文体大量使用排偶,这在考试时能取得极大的优势。

毕竟吴王刚刚和刘基商定了要采用“八股”的方式来取士。

不仅如此,他还命令所有的严家少年必须额外添加两门功课:骑马、射箭。

因为在明初的科举里,三场考试之后,复试便要考察这两样。

和之后完全的儒法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种种安排,对于严凌来说很快就成为了次要的。

他现在首先要面对的,是自己即将到来的婚姻。

-----------------

至正十五年,集庆城。

时间回到那个破城后犒赏三军的一天,那个浩大的夜宴现场,严凌已经被灌得失去了理智,他引吭高歌,调子不准但豪迈苍凉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

他不知道的是,除了他,同样也有许多将士在此时喝得烂醉如泥。

冯国胜的哥哥冯国用,就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将领他当然有亲兵,他们将已经昏睡过去的冯国用抬起,准备送他回家。

然而,在他们背负着冯国用向他的住处走去时,却碰到了两个意料之外的人。

却是他的夫人,和刚刚满十二岁的女儿。

在攻克大城集庆之后,朱元璋将一众将士的家属从太平接了过来,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大本营了。

元朝本来就没有宋朝那种有些畸形的对女子的限制,再加上现在是战争年代,所以所谓男女之防,不能说没有,但是着实宽松。

冯国用的夫人知道自己丈夫是什么德行,虽说不是什么好酒之徒,但是一高兴起来却对自己几斤几两没个数,放心不下,便要去那宴会现场看看。而自己那从小读过史书、见惯了书上那乱世铁血的女儿,也吵吵着要来。

冯夫人想着此时已经太平,便也同意了。

结果半路就撞上了这群送人的亲兵。

冯夫人看着平素儒雅的冯国用(冯国用刚开始是谋士,后来带兵,属于儒将)此时酒气熏天,不由地无奈地摇了摇头:

“喝成这个样子……一点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她指挥着那几个亲兵往家走,行进了一段路,却感觉身旁似乎少了些什么,回过头,发现自己的女儿冯淑真还留在原地。

“淑真,还不快走,看什么呢。”

冯淑真却已经被吸引住了目光。她呆呆地看着那个正纵声歌唱的男人,此时他是宴会中当之无愧的主角,就连朱元璋也含笑为他叫好助兴。

月光下,严凌的发髻有些散乱,一缕缕的黑发垂在脸边,酒水从他的唇边落下,本应当有些狼狈的一幕此时却显得那么放荡不羁,清秀的面孔搭配着那豪放的歌声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事实上,身为一方地主之子,长得帅很正常,毕竟有钱有势,妻子再怎么样长得也不会差,一代代基因改良了都)。

冯淑真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心跳,一种心脏似乎被抓住的感觉,此时天地虽大,但是她的眼里却只有那一人。

直到冯夫人走到她的身后,拍了拍她的肩,她才回过神来。

“娘,那是哪位大人?”她轻轻地问道。

冯夫人作为义军高层冯国用的妻子,自是与马秀英相交甚密。马秀英在朱元璋出征的时候奔走鼓励将士,抚慰眷属、稳定后方,与严凌少不了打交道,冯夫人也由此认识了那位朱元璋身边掌管军机的重臣。

“他是严副都事,严凌,极有才华。文能治理地方、安定百姓,武又能领兵打仗,前番采石破蛮子海牙、夺集庆,都有他的大功,你父亲跟我夸过他好几回了。”冯夫人回答道,又奇怪地看了自己女儿一眼:

“怎么了?”

“没事。”冯淑真低低地回答道。

能文能武,和父亲一样吗?走了几步,她忍不住又回头看了那个正在引吭高歌的年轻人一眼,一颗种子在她的心里种下了。

-----------------

至正十九年四月十五日,冯国用率部攻绍兴,暴死军中,年三十六。

朱元璋大悲痛哭,于鸡笼山筑坛以祭。

一家人陷入了深重的悲痛之中。

嫡女为父服孝三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方便以后阅读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第三十八章 冯淑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第三十八章 冯淑真并对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