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寄出去给韩晓琳的信,韩晓琳已经收到了。
这次不需要她去镇上邮局取,邮差员直接送到了村里。
沈夏是以韩家的名义寄的信和包裹,村里人看到韩晓琳收信收包裹,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就连对韩晓琳的事儿万分上心的赵丽娟,这次也没有来关心。
以往,不管是韩晓琳收到家里的信件还是包裹,赵丽娟都会假模假样的来关心一番,顺带打探点儿消息。
也是,这几天赵丽娟忙着和镇上罐头厂的一个正式工打的火热,哪顾得上关心韩晓琳的事儿。
赵家和李家接连出事儿,赵丽娟糊了浆糊的脑子一下子就清醒了。
知道自己回城的那条路堵死了,不甘心的赵丽娟打起了其他主意。
女人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打算就是嫁个好人家。
从小在帝都赵家长大的赵丽娟比别人更要明白这个道理。
李家赵家一完,她的自知之明也回来了。
知道回城无望,韩晓琳也指望不上,自己也没有能力过上以前在赵家的好日子,但她又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没有盼头的日子。
她一合计,便打起了其他主意。
之前糊了浆糊的脑子也跟开了光一样,离家出走的智商瞬间回笼,不用韩晓琳提点,她自己就想好了出路。
一想还想了两条。
毕竟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以前赵家老爷子在家的时候,给小辈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赵丽娟虽然不招赵家老爷子待见,可她毕竟顶着赵姓,出去代表的也是赵家人,每次给家里小辈训话的时候也会叫上赵丽娟。
以前自认为有赵家这个大靠山的赵丽娟,不以为意,对赵老爷子说过的话都是左耳听右耳出,根本没放在心上。
知道指望不上任何人,只能靠她自己了的时候,赵老爷子之前说过的很多话,赵丽娟忽然就记起来了。
包括赵老爷子对家里的孙女说的,“女孩子不需要有多大的本事,嫁个好对象才是正事。”
这个所谓的好对象可以没长相,没小女孩们喜欢的空有表象的东西,但他要有能力!
什么能力?赵丽娟理解的能力就是能让她过上好日子,再往详细了说,就是可以让她不用下地挣工分。
就是村里的老娘们常常说的,能吃上商品粮。
下乡三个来月,她已经干够了农活,住够了农村。
赵丽娟经过深思熟虑为自己铺了两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镇上罐头厂的那个正式工,也是她近期不着家在忙的事儿。
也是她运气好,她有一次去镇上,意外的就碰到了这么一个人。
李建民个头不高,长相也不好看,但他骑着自行车,还是镇上罐头厂的正式工。
起初赵丽娟是看不上李建民这个镇上罐头厂小小的正式工,她可是帝都大院出来的,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她心目的对象要么是李军那样的,再不济,也要是周知白那样的。
李建民这个条件的男人人根本不在她的考虑范围。
但……,此一时彼一时。
赵丽娟深知现在的自己没得挑。
好歹是帝都大院出来的,脑子智商也在线了,一来二去的,赵丽娟就跟李建民熟悉起来了。
她每次去镇上也是借口去找李建民的。
村里的那些风言风语也不是空穴来风。
还别说,接触了一段时间,赵丽娟发现,李建民除了长相不行,其他方面倒是很合她的心。
主要是李建民给她舍得花钱啊。
每次她去县里偶遇李建民,李建民都会带她去国营饭店吃饭。
虽然只是请她吃一碗面,但赵丽娟已经很满足了。
吃了三个多月的野菜糊糊,杂粮馒头,嘴巴也被养粗了,一碗白面条在赵丽娟的眼里弥足珍贵。
要说刚开始,赵丽娟打着要找一个长期饭票的心思,现在是真的有点儿心动了。
李建民自己不仅是正式工,他的父母也是,家里也只有他一个儿子,至于两个姐姐,都已经嫁人了。
所以,只要她能嫁给李建民,以后还不是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就是以后李家的家产都是她赵丽娟一个人的。
她男人的不就是她的?!
李建民对赵丽娟也算是有些心思,赵丽娟好歹是帝都大院出来的。
不管是那种大城市大家庭出来身上散发的气质,还是故意在李建民目前表现出来的才气,都让李建民很满意。
至于长相……
他自己长的也不是很好看,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就没那么高了。
两人也算是王八看绿豆,嘿,还真看上眼了。
这几天赵丽娟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在忙活,据赵丽娟在韩晓琳面前炫耀的,赶在年底她要跟李建民领证。
据说李建民已经同意了,就等他的父母点头了。
韩晓琳听后只是敷衍的呵呵一笑。
都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男方父母还不点头,她看赵丽娟看好的婚事还有的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