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解劝解劝他们,别把事闹太大。毕竟老刘两口子上了岁数,也是心急儿子。”
“我心里有数。回见吧。”
阎埠贵和易中海都听到了颜明和胡副所长的对话。心里都为颜明挑大指。
阎埠贵知道颜明大气,心里夸赞颜明。这个很好理解。
易中海夸赞颜明,是因为他没想到颜明会为老刘求情。而且求情的话说得那么自然,让人挑不出错来,还把情求了下来。易中海佩服颜明的是他说话和做事的方法。
刘海忠和刘黄氏很快被放了回来。民警在派出所里劝人,是很好劝的。基本上是说什么,对方听什么。
刘海忠和刘黄氏不管真的假的,很快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改,坚决不再犯。
态度表面上看着还不错,胡副所长也就顺水推舟,把人放了。
刘海忠回到院里,还不耽误吃早饭和上班。
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不过刘海忠在院里的形象更差了。
大家都挺看不起他们的,自己家的事没做好,迁怒到别人身上,这样的人没活明白。
很快到了阎解成结婚的日子。三大爷照着颜明的例子办的喜事。老头带着儿子和儿媳,在院里转了一圈,发了些喜糖。自己家里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婚礼就算完成了。
张娟在纺织厂里做会计,人长得不错,工作也不错。阎家对她很满意,她也很喜欢阎解成。整体来说,阎解成这段婚姻,比原剧中要幸福许多。
张娟和于莉认识。虽然两个人在一个厂里,可一个是工人,一个是会计,按说没多少接触的机会。可张娟偏偏对于莉印象很深刻。
原因很简单,于莉是她那一批里,第一个转正的,而且上班不到一年就转正了。
于莉能这么快转正,全是何雨柱的功劳。当时他还跟着颜明在黑市里闯荡,时不时拿些紧缺的东西,让于莉送给车间领导。
于莉的班组长们,甚至车间主任,很快知道小于的丈夫是个厨子,很有些小能量。缺什么吃食,只要给她说一声,最晚两天就给你带过来。因此大家对于莉很喜欢。
尤其是车间主任儿子结婚那一次,于莉一下子帮着买到二十斤五花肉,十条大鲤鱼,半扇羊。而且收的钱低于市场价。车间主任对于莉更加喜欢。
于莉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干学徒三个月,就熟练地掌握了她应学的技能。
全厂一年就那么几个转正的名额,车间主任不能白欠着人情,就这么着,于莉提前转正了。
于公于私都能说得过去。眼红的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轧钢厂是这样,纺织厂依旧如此。纺织厂里女工多,那里的江湖水更深。女人心,海底针,于莉的转正明面上说不出来什么,背地里,有些人没少议论。
时间长了,张娟也听到了那么一两耳朵,她也就认识了于莉。
两个人都嫁到了四合院,除了阎家人,张娟就认识一个于莉,很快,两个人就走得很近,甚至成了所谓的闺蜜。
女人的闺蜜来得快,散得也快。人走茶凉,在女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天天聚在一起,就是好得不能再好的闺蜜。
于莉和张娟,天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在四合院里的人看来,她俩是最好的朋友。
阎、何两家的关系也比过去更近。
秦淮茹已经出了月子,她想着赶快去厂里上班。
秦淮茹的想法很简单,她需要城市户口,只要她的户口转了过来。这样的话,家里的口粮就比过去增加好多,也解了家无余粮的燃眉之急。
秦淮茹急着去接班,还有另一个原因。家里的钱都是贾张氏掌握着,她手里一分钱也见不到。她想上班挣工资,摆脱贾张氏对她的束缚。
秦淮茹一个村妇,对接班的事一无所知,她只能去后院问一大爷。
易中海对秦淮茹的事还是比较上心的。毕竟曾经的徒弟媳妇,而且是他心中的贤妻典范。他很乐意帮秦淮茹的忙。
第二天在厂里,易中海赶紧做完手里的工作,去厂部帮着打听接班事宜。
当初是新调进厂里的第三副厂长李新民出面,给贾家做的保证,易中海也就直接去找了他。
李新民,原名李有财。因为生就一副好皮囊,被一位领导的女儿相中。从此他的人生开了挂,从一个小办事员,短短八年,升到十三级正处干部,高配到副司局级。
他岳父认为他的名字很不好,给他改成了如今用的李新民。
喜欢活在四合院:带着傻柱一起飞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活在四合院:带着傻柱一起飞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