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控分大佬!战胜巴萨的奥秘

作品:进球吧!教练|作者:陈爱庭|分类:体育|更新:2023-12-07 20:59:39|字数:20898字

而随着比赛的推进,两队的角力越来越胶着,甚至有些难解难分的势头。

控球率是53%对47%,相差也不是很大。

射门和进攻次数也差不多。

巴萨的前场三叉戟配合还不是特别默契,但亨利这场比赛也表现得很活跃,明显比之前有所转变,不管是跟埃托奥,还是跟罗纳尔迪尼奥都配合得好很多。

而就在第43分钟的时候,马竞又一次在中线附近断球。

哈维·阿隆索看了一眼前方后,再度将球长传到了左路。

整个上半场,马竞几乎就是逮着奥莱格的这个点在打。

尤其是里贝里,专门针对奥莱格,不停地打。

这个时候,托雷斯顶在了最前面,卡卡稍稍落后,但西班牙人选择冲向了左侧,逼近了里贝里,而卡卡心领神会,折了一个方向,拐向了右肋,斜插点球点右侧,同时高高举起自己的右手,喊了一声,“弗兰克!”

里贝里带球冲到了大禁区前沿左侧时,奥莱格和埃德米尔森都同时夹击过来,封锁了里贝里传球的线路。

可左边路的埃弗拉插上来了。

里贝里带球挡住了奥莱格和埃德米尔森后,将球分到了左路。

埃弗拉左脚送出了一记斜传中。

当普约尔、马科斯等防守球员的注意力都落到了前点的托雷斯的身上时,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埃弗拉的斜传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去,落向了小禁区右侧。

而这时候,卡卡才拍马赶到,迎着埃弗拉的传球,在小禁区内右侧,直接一个头球攻门。

“goalllllllllllllll!!!!!!!”

“第43分钟,卡卡再下一城!”

“2比1!”

“马竞逆转了比分!”

“卡卡已经连续三场比赛破门得分了!”

整座卡尔德隆球场的热情瞬间爆棚。

五万多名马竞球迷都疯狂地冲了出来,激动地欢呼喝彩。

卡卡则是双手指天,不停地祈祷,然后朝着看台上的球迷忘情地庆祝。

……

杨浩前世,码字写文的时候,曾经写过巴萨,也看过很多相关类型的书。

其中很多人都讨论到了一点,那就是巴萨的控球体系传承自荷兰。

他们的传接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三角传递。

这其实就是字面意思,三名球员组成三角形,不停地回来传递,随时加入另一名球员,组成另一个,甚至同时组成几个三角形。

这就让巴萨的传控球体系就像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

可再后来,杨浩发现,其实三角传递很多球队都在用,这是根本。

球场上任何三个人打配合,不都是三角传递吗?

可为什么他们就打不出巴萨的那种配合呢?

渐渐的,杨浩发现了一个“奥秘”。

这是属于巴萨的,别人学不会,或者也不愿意去学的“奥秘”。

正如之前杨浩所说,巴萨的所有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控球。

传球也是为了控球。

三角传递同样是如此。

但巴萨的三角传递跟别的球队三角传递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因为他们的球员的每一次跑动,都是为了更好的控球。

杨浩前世就曾经看到过一些欧洲的名帅的采访,他们一直都认为,巴萨其实压根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防守体系。

只要能破掉他们的控球体系,防守也就土崩瓦解了。

当时杨浩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巴萨会没有防守体系呢?

严格来说,不是没有,而是不重视。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控球。

巴萨视控球为生命,球员在场上的跑动是为了控球,他们几乎都是围绕着球的周围在跑,不停地组成各种传控组合,三个人就是三角传递,四个人就是两个三角传递……

但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就以这场比赛为例,假设哈维和范德法特缺一个人,埃德米尔森跑过来组三角。

好,这次把球控住了。

通常来说,完成之后,作为后腰,埃德米尔森就应该要回到位置上吧?

可就在这时候,哈维和右路的埃托奥也缺一个人,马竞正在逼抢这一块。

如果换做是其他的球队,那肯定不能干的。

后腰要赶紧回去保护防线。

但巴萨不是。

埃德米尔森就应该跑过去搭伙,再组一个三角,把球再控下来。

后腰的防守?

没关系,只要球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后腰在不在,有关系吗?

发现了吧?

巴萨的战术体系是为了控球而存在的,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控球。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球员跑动也是为了控球,甚至可以无视防守秩序。

其他球队为什么不学?

因为理念不同啊,也学不了啊。

而且学了风险太大,容易变成四不像。

世纪前后那几年,巴萨之所以踢成那样,就是因为这种混乱所导致的。

他们的球员为了控球,无视防守秩序,导致防守稀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进球吧!教练》,方便以后阅读进球吧!教练第237章 控分大佬!战胜巴萨的奥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进球吧!教练第237章 控分大佬!战胜巴萨的奥秘并对进球吧!教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