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外面的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听到记者的采访,
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
要是这段采访也上报纸了,
陆杨肯定会收获一大片赞誉和名声,
肯定会得到莫大的好处,
只怕轧钢厂那边也会给他升职!
毕竟,在这个时代名声太重要了。
他们尽管很不爽,却偏偏无法反驳,因为这些都是真的啊。
“幸好,我们前些天也接济过柱子奶奶了!等会她应该会说的吧?”
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心中不约而同期盼着,谁不想登报出名呢?都想啊!
“我呸!陆杨这小杂种,真不是东西愿济子奶奶这个老太婆也不愿接济我们一家我们可是有个孩子要养啊?”
贾张氏一脸嫉妒、气愤,心里骂骂咧咧着。
“其实,我也没有帮到柱子奶奶和邻居什么,都是些很小的事情,不足挂齿!”陆杨谦虚道。
陆杨这谦虚的态度反而让记者李奎阳非常欣赏,决定要把陆杨的好人好事也写上去。
接下来,
李奎阳又问还有没有其她的人帮助过柱子奶奶。
柱子奶奶如实说了,毕竟是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嘛,对她好的,都记得很清楚的,
也包括了聋老太太和易中海,
不过,
这两人都放在一串名单中,似乎没有引起李记者的注意。
“这不对劲啊!
按理来说,
这个记者听到大院里的一位五保户帮助另一位新晋的五保户,应该会意识到这是一个热点话题吧?
怎么这个记者当没听到一样,
明显没在意!
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聋老太太很是失望,满肚子疑惑!
又过了二十多分钟。
采访才结束。
“呼!吓死了!”
贾张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她很害怕柱子奶奶把之前打她们的事情说出来,
一旦说出来登报纸了,
她就没脸见人了,
对家人也会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贾张氏多想了,
李奎阳这次采访的目的是宣扬好人好事,感人事迹,负面的东西,他是不会采访的,即使柱子奶奶想说,也会打断。
作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控制着想要的话题。
采访结束后。
李记者和陆杨、王主任约好改天喝茶听戏,就离开了。
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就想躲。
没想到,在却把两人四住了。
几分钟后。
聋老太太的家。
一共有四个人:
陆杨、王主任、易中海、聋老太太。
“王主任,不知道你我我们看什么事?”
壹大爷易中海看了陆杨一眼,心里很是不安,
实在想不明白,
王主任要见他和聋老太太,喊上陆杨,是怎么个回事?
王主任没有说话,打开放在身旁的公文包链子,从里面拿出了一封信。
“关于柱子奶奶的这封举报信是你们写的吧!”王主任严肃说道。
“不是!怎么可能是我们写的呢?我们不会做这种缺德的事情的!”壹大爷易中海吓了一跳连忙否认道。
“我更不可能了,我都不认识字,更不会写字!”
聋老太太也吃了一惊,表面却故作镇静。
陆杨脸上依然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似乎早就猜到了这一切。
王主任看了陆杨一眼,又拿出一封举报信,
“那么这一封举报信呢?是不是你们写的?如果真是你们写的,我希望你们能承认,只要你们坦诚了,知错了,并且给柱子奶奶适当赔偿,我就不会追究!”
易中海和聋老太太立即认出了王主任手里拿着的这一封举报信就是他们想偷,却没有偷到的第一封举报信。
易中海和聋老太太犹豫了一下,相互看了一眼,依然矢口否认。
毕竟,在他们看来,
王主任尽管手上有举报信,却没有再多的证据,坚决不承认就行了
而且王主任说不追究,但谁知道真承认了,会不会翻脸不认说过的话?!
他们可不敢赌啊!
风险太大了!
王主任顿时很失望,
事实上,这次和聋老太太、易中海私下聊,就是想给两人机会的
一个五保户老人诬陷另外一个五保户老人,
这在哪个街道社区来说,
都是丑事。
王主任自然也不希望把这种事闹大,弄得尽人皆知,到时会被别的街道社区笑话的。
这也是和陆杨商量好的结果。
本来呢,
按照陆杨的想法,是想等柱子奶奶的儿媳妇找到后,人证物证俱在,再报警处理的。
但王主任不希望事情闹大,于是劝说陆杨,让陆杨同意的他的处理方法。
一来,人证还没找到,只有那封举报信是无法绊倒聋老太太,撤销她的五保户身份的,
原因很简单,即使证明举报信是她们写的,
但因为柱子奶奶的儿媳妇还没找到,没有人证,
完全可以说开始的时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