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都想着要是开垦出来的荒地多了,说不准朝廷还要往回收,所以都不愿意下死力气干活。
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却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是不管结局是什么样的,哪怕是朝廷最后收回去,也一定会给他们留下不少的地。
因为他们开出来的荒地多,那两个月,他们两个人仗着天气好,都没有盖房子,而是直接睡在开荒的地方,搭个简单的窝棚就那么凑活了。
两个月的时间头不梳脸不洗,心里扑在开荒上,每天只是浅浅的眯上那么一小会儿,就赶忙开始开荒,顶着星星月亮都是在干活。
新婚夫妻两口子,两个月的时间熬下来,精瘦精瘦的,恨不得风大一点儿人就吹跑了。
也亏得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人是有成算的,虽然是没日没夜的开荒,但是在吃食上却是没有节省的,四两银子,等开荒结束就剩下一百文钱了,剩下的那些钱都是吃喝了。
所以两个月熬人的时间过去,他们只是疲乏困倦,是一点儿没亏嘴的。
他们俩没日没夜开荒的时候,其他逃荒的人就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他们,还有不少好心肠的人劝他们收着点儿力气,这样没日没夜的开荒,开出来了,万一朝廷不认可就麻烦了。
对这样的好言好语,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他们都是笑着迎合的,但始终不会改变。
对那些酸言酸语说他们傻子的,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他们两个也权当是没听见。
有道是天道酬勤,他们就不信老天爷让他们在大灾大难的时候活过来了,之后还能继续折磨他们。
总会给他们一条活路的,他们没偷没抢,凭着一身子力气好好努力,二十多亩将近三十亩的荒地,最少也能给他们留下五亩地吧?
就算留不下五亩三亩地总归是有的,有三亩地,三年不收税,他们俩勤奋些,总能养活起自己,把日子过起来,如今不过是辛苦两个月而已,但如果是朝廷说话算话呢?
他们这些个荒地可就是钱了。
事实证明,朝廷还是说话算话的,虽然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开出来的荒地数目吓了官府一大跳,但该办的事情还是要办的,这些开垦出来的荒地,有一亩算一亩,全都落在了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名下。
如此,在一众逃难到桃源村的人家里,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一下子成了坐拥将近三十亩地的人了。
其他人都懊恼着拍大腿的时候,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放出话,他们要卖掉将近十亩地。
大燕朝的田地买卖都是有具体规定的,像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他们这样有地契的地,最次也是四两银子一亩地的,卖了将近十亩地,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他们得了四十两的银子。
虽然不会是村里最有钱的人,但四十两银子也是一笔巨款了,君不见,他太奶奶李春香当年一辈子也就卖了五十两吗?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让别人眼红,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直接把钱花出去,一步到位,青砖大瓦房子,四十两银子花的干干净净不说,还倒欠了不少钱,给人家老板打了欠条的。
就这样,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又成了他们桃源村第一个欠债的,而且欠的还不少。
虽然人人都眼热他们能住上青砖大瓦房,可一想到他们欠下的债,大家都是纷纷摇头晃脑的说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没有过日子的分寸。
他们死里逃生来了这个地界,不好好的休养生息还这么的穷折腾,日子还没过起来就欠债了,怎么想都是疯了。
等他们还不上钱的时候难道是拿命去还吗?
太爷爷金驰锐和太奶奶李春香不管那个,房子盖起来了,他们俩如今正打家具呢。
要说太爷爷金驰锐还是他们家里最有本事的人,虽然没有下场考试,是个认识点字的泥腿子,可是他单单靠着一本残缺不全的书,就学会了不少木工的技巧,如今自己打起家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
原本空荡荡的家,装上太爷爷金驰锐打的家具之后,立马就变了样子了。
桃源村的人没想到太爷爷金驰锐还有这么一手木工的手艺,要知道如今的手艺人可是不愁没钱赚的。
家家户户婚嫁,谁家不需要打个家具的?可那手艺也不是人人都会的,想要学成,那是得给人家师父效劳三年,师父才看你是不是那块料子,考虑要不要交给你。
人嘴两层皮怎么说怎么有理,桃源村的人见太爷爷金驰锐是有手艺的人又改变了风向,说他们真有本事,怪不得敢打那么多的欠条出去。
有这么一手好木工,到哪里都不愁赚钱。
就这样,太爷爷金驰锐接了不少木工活,因为都是一起逃难被分派到桃源村的,太爷爷金驰锐自然不会收太多的钱,打一件家具,他也只收了外面木工师傅三分之二的价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