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所有人都统一了意见,孙权也不再纠结了,开始下令
“就由休穆领一万步兵,两万水军驻守豫章丹阳一带,吕蒙为主帅,朱然、徐盛、潘璋为副,丁奉为先锋,元叹督运粮草,起步兵六万,水军三万,增援徐州。”
“诺。”
这一下孙权可以说豁出去了,十五万步兵和五万水军,除了三万留守交州,三万留守豫章和丹阳,剩下十四万都堆到了徐州。
就连都城建邺也只有吴王亲卫的五千人留守。
这也就给整个吴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吴国徐州都督陆逊原本一直很担忧,他怕孙权会战略性放弃徐州。
现在援军即将到来,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现在他开始苦恼如何应对唐军了。
所有人都知道唐军精锐,如今数量又不占优,守城又等于送人头,这一仗很难。
整整半个月,陆逊苦思冥想,都没有想到什么太好的办法。
夜深人静的时候,陆逊站在庭院之中,看着天上的明月,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看来只能硬碰硬了,希望吴王殿下的六万精锐能够挡住唐军。”
即使是要保住徐州也是有选择的,陆逊和吕蒙等人商量之后,选择了放弃琅琊和东莞,在东海郡和唐军决战。
东海和琅琊交界处的山隘成为了决胜的关键,潘璋带领两万人守住隘口,挡住南下的中央兵团。
这种安排就是要为吴军主力击败第三兵团争取时间。
这一招还真的奏效了,狭窄的山道之上,岳飞的重装部队被挡住了。
“岳帅,山道狭窄,根本没法进攻。”
“回回炮呢?”
黄忠一脸无奈地看着岳飞
“已经试过了,路太窄了,回回炮都架不起来。”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岳飞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个情况,有些无奈地看向郭嘉
“参谋长,你说要不考虑绕道?”
郭嘉起身走到地图前开始比划
“绕道是一定要绕道的,但是不能全部绕道,我建议留一部分人在这里佯攻,主力趁夜色绕道鲁郡,出其不意地合击吴军。”
“好,炮营太过笨重,我看就由我亲自带炮营和辅兵在这里,参谋长你带人绕道。”
“好,不过只留辅兵和炮营太过危险了,万一潘璋出击就麻烦了,所以我建议留五千陷阵营以防不测。”
岳飞摆摆手表示了拒绝
“太浪费了,正面战场还需要,我看这样,我从青州和鲁郡调五千郡兵来。”
“好,那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夜里,除了五千炮营士兵和一万辅兵,剩下的唐军都趁夜色,偃旗息鼓离开了大营,直奔鲁郡而去。
听说潘璋挡住了岳飞兵马,吴军上下极其振奋,摩拳擦掌准备迎击唐军的第三兵团。
在陆逊等人看来,纵使唐军精锐,十二万打五万,优势也在他们这边。
十日之后,徐晃率领第三兵团进入东海郡境内,和吴军相隔十里下寨形成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之前徐晃还在犹豫是否接战,正好接到了郭嘉的飞鸽传书,让他下定决心以第三兵团吸引吴军注意力,为郭嘉寻得战机。
又是三日之后,确定郭嘉大军已经到达五十里之外,徐晃给吴军下了战书。
翌日,唐军吃过早饭便开出了大营,在离吴军五里处摆下阵型。
两万步兵居中,一万步兵为后军,两个骑兵军分散在两翼。
一个经典的唐军步骑混合阵型,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看完唐军的阵型,朱然有些嗤之以鼻
“听闻唐王李骏称赞徐晃有周亚夫之风,如今看来也只是谨慎有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陆逊立马给朱然泼了冷水
“切莫大意,徐晃能长期受到李骏信任,担任主力兵团的主将,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听说李骏的心腹爱将宇文成都也在这里,不知道能不能一睹其风采。”
“应该有机会,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随着号角长鸣,吴军的战鼓声震天响,大战开始了。
徐晃没有完全被动挨打,随着吴军开始推进,唐军中路的步兵也开始慢慢推进。
不过徐晃没有太过激进,推进二百步之后便开始指挥摆下阵势。
大盾兵把铁制大盾用力插在土里,形成一堵钢铁的城墙,掩护身后的长枪兵和弓箭手。
观察兵拿着望远镜开始测算两军距离,高喊着
“三百步……”
“两百五十步……”
“两百步……”
等两军相距五十步时,双方开始互相抛射箭矢。
唐军这边全员铁甲,加上有刀盾兵的盾牌掩护,箭矢所造成的杀伤极其有限,只有数百人受伤。
反观吴军这边,面对唐军新换装的三棱破甲箭,孙权辛苦积攒的皮甲可以说毫无作用。
短短五十步的距离,吴军就付出了近两千人的伤亡。
随着一声声“嘭”的巨响,两军大盾兵撞在了一起,随后双方的长枪手开始疯狂捅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