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认命了,孙权还是不忘口嗨一下
“李骏,今日之辱他日孤一定要加倍报复回来。”
翌日,吴王宫大殿,孙权召开早朝,正式商议和唐国议和之事。
众人行礼之后,孙权让小黄门宣读了庞统的信件,说明了李骏的条件。
“诸位爱卿,关于唐王提出的条件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即张昭作为代表第一个站了出来
“殿下,臣以为这个条件还有商榷的余地。”
孙权一看张昭站出来了,就知道世家已经达成了一致
“子布以为还有何余地可谈?”
“殿下,臣以为除了两郡之地和俘虏,我们可以从唐王处再要一些兵甲钱粮来。”
“殿下,臣附议张子布所言,九江和庐江乃是人口稠密的膏腴之地,我们理当再要一些好处。”
“殿下,多要一些兵甲钱粮可以让我军迅速恢复元气,为下一步计划增加一分把握。”
其他世家之人,包括顾雍、张纮等人都站出来表示了同意。
“诸位爱卿所言有理,不知道孤再问唐王要一些什么才划算?”
顾雍站出来说出了他们世家昨夜商议出来的结果
“臣以为应当再要一万套甲胄,兵器若干和三十万石粮食。”
孙权开始思考这笔买卖是否划算。
吴军的披甲率没有那么高,对孙权来说,这些装备足够他再拉起三至五万兵马了,特别是一万甲胄武装起来的精锐在面对汉军的时候战斗力绝对是惊人的。
“好,元叹就劳烦你给士元回信,说明我们的条件和底线。”
“诺。”
这次朝会特别顺利,这让孙权的心情好了不少,退朝之后特地让人杀了几只羊,和后宫们大吃一顿以示庆祝。
现在对吴国来说,时间很重要,他们必须在司马懿反应过来之前集结力量,完成偷袭徐州的计划。
否则若是汉唐两方在冀州战事终了,徐州军就会返回徐州,自己这边的谋划就落空了。
到时候他们再偷袭徐州,就会从静悄悄捞好处的,变成主要矛盾了。
信使一路快马加鞭,三天就把回信送到了西陵城的庞统手上。
庞统也不敢耽搁,马上就找到徐庶。
徐庶已经知道了孙权这边的谋划,怎么可能再让庞统占到便宜。
双方在领土之外的条件上斤斤计较,一条一条磨,每天都争执地面红耳赤。
越拖庞统是越着急,没办法,谁叫他们被拿捏住了把柄呢。
特别是交州那边又来信,抱怨说道路断绝,存粮越来越少了,急需补充。
孙权也尝试过几次从海上运输,结果不是遇上风浪船毁人亡,就是被甘宁拦截,变成了唐军的军粮。
面对孙权一次又一次的来信催促,庞统只能放弃心中的坚持,迅速和徐庶达成了契约。
建安十二年七月,唐吴两国在荆州江夏郡西陵城中签订停战协议。
李骏付出豫章和会稽两郡,加上三万余俘虏及其兵甲,外加皮甲五千套,兵器若干还有五十万石粮食,得到了九江和庐江两郡。
这一次李骏给了两郡世家一个月的时间迁走,但是也仅限于世家本族之人。
两郡的大量世家不得不变卖土地房产,带着一家妻儿老小离开了两郡前往江东。
不过让李骏惊讶的是,周瑜本家的庐江周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了下来选择了李骏的新政。
“看来这江东美周郎也在找后路了”
看完情报,李骏叹了一口气,把这封信放到了一边然后向黄月英吩咐道
“月英,你帮我回一封信给徐庶,第一,第一兵团暂时驻扎在九江和庐江两郡,第二,让诸葛瑾和徐庶互相写作,把江淮一带的大世家打散到各地去,给他们一份产业,特别是周家。”
听完李骏的话,黄月英便知道他想什么,扑在李骏身上撒着娇问道
“老公你不会想拉拢周瑜吧。”
李骏一脸疑惑地看着黄月英
“有问题吗?那可是难得的帅才啊。”
“你不怕这个美周郎来了抢你妹纸?”
李骏马上“大义凛然”地拍着胸脯
“想什么呢,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是周瑜能诚心归顺,我哪里会舍不得妹纸,当然,喜欢我的除外。”
黄月英一脸嫌弃地看着李骏,给了他一个好看的白眼,坐下来开始写信。
江淮两郡人口稠密是不假,但是世家也多,即使大部分迁走了,留下来的也不在少数。
接到命令的徐庶和诸葛瑾开始了没白天没黑夜地忙碌,一家一家拜访。
正好不少家族也在苦恼嫡庶之争,长幼之争,就坡下驴地答应了二人的请求。
不少世家之人上交了土地,拿到了一份薄薄的文书,前往了司州、益州等地,领取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开门立户,开始新的生活。
另一边的江东,三万多俘虏对吴军来说就是三万多老兵,拿起武器就能上战场的那种。
原本还苦恼兵力不足的孙权顿时感觉自己又可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