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会盟和谈的第一日,因为北漠提出的条件,两方不欢而散。
早朝的时候,朝堂上也因为这件事,热闹非凡。
岷州两城皆与北漠相连,中间有一长河刚好切分两国,源头部分属于天楚,下游部分流经北漠五城。
北漠五城,有一半可以说是沙漠,这条河,是北漠五城主要的水源地。
若是天楚切断了源头,或是在上游水做点什么,北漠五城居民的生活就会大大受限。
除此之外,此河河面宽广,足够行船,但是因为受边界限制,两国居民都鲜少会去那儿。
打仗以后,更是无人敢去,那里的水下游的人也没敢喝。
因此,北漠靠近那的五城,居住环境还不如岷州。
可是,若是岷州两城能和北漠五城一起管理,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北漠提出置换城池,给出的理由就是想要整合这七城,将那条长河利用起来,让其连通北漠其他航道。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北漠五城的水源问题,还可以改善当地民众生活。
北漠的想法很好,听着似乎也合情合理。
然则,这不是区域划分的问题,它们分属两国国土,这是割让城池。
另外,岷州不是一般的地方。
北漠人想要它,很难让人不怀疑他们和谈的诚心。
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觉得坚决不能换。
也有少部分人,在讨论的时候,提出了不同的声音。
北漠人若是真地抱着这种‘行骗’的不良想法,应该就不会这么坦荡的说出这件事了。
其次,岷州的位置优势,是不是过于夸大了。
它真的那般有用,去年的北疆之战中,怎会那般轻易被攻破,还是最先被攻破的。
他们甚至提出建议,北疆的军事布防或者需要全面整改。
他们这样一说,能谈的、有争议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朝堂上吵得越来越厉害,吵的话题也偏的越来越远。
吵到最后,是天楚帝听得头疼了,喊了散朝。
这日,外事院那间小房间里,双方都没有做出让步。和第一日不一样,大家都稳重了不少,于是……散场散得比第一日还早。
消息第一时间回禀了宫里,彼时还没到午时。
天楚帝听到回禀时,正站在天楚舆图前,他的旁边还站着虞亭侯。
听完结果,他没有任何意外,亦没有怒气。
这幅舆图是下朝后,他让人准备的,并召来了颇为精通军事的虞亭侯。
他看着属于北疆的那部分,询问虞亭侯,他认为北漠想要和他们置换城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虞亭侯没有上朝,却也听说了今日早朝的事情。
没想到,自己也没能躲过这个问题。
他认真思忖着,没有立即回话。
天楚帝视线未偏,猜测着他的心思,“你也认为,北漠是狼子野心?”
虞亭侯谨慎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岷州地处要塞,不能完全排除北漠没有这种想法。
天楚帝听着沉思了一会,换了个问题。
今日早朝大家争论的,北疆军事布防。
他没有问他大家说得对与不对,只是问了他对目前北疆军防的看法。
这问题比上一个更让人头疼。
他可没有要得罪晋王的想法,也没有得罪郭子林的想法。
伴君多年,他更清楚,天楚帝让他谈看法,真正想问的是岷州布防可否调整。
他给天楚帝介绍了一下北疆军防的布置,以及分析了布置的原因,没有评价好坏。说到岷州时,他介绍的详细了一些,重点指出了让岷州成为军事重地的原因。
天楚帝听完后,似是陷入了沉思。
虞亭侯很谦虚,说完自己的拙见,提起了大将军与郭子林,认为他们二位定是更比自己了解这些。
毕竟军事布置许多都是机密,他也没有实地考察过,看法肯定不如他们全面。
沈峰和郭子林,早朝时,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他们俩个说话却都不多。
就算是有人攻击北疆防卫布置不当,才导致平州城轻易被破,最终导致北疆连丢几城,可能因为之前的布防和他们没关系,他们听着也没什么太大的情绪波动。
虞亭侯离开后,柴向进了御书房。
柴向是来回禀之前天楚帝吩咐他查的北疆矿场一事,经过多日追查,已经确认,穆稹死在矿场并不是偶然。
穆维生生前就知晓那座矿场的存在,矿场中的矿石,就是经过他的掩护,才躲过了晋王和沈星耀的眼睛,大量运往北漠。
另外,他也让人少量烧制了铜钱。
最初这些铜钱只在他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少量流通,后来流通的时间长了,难免有一些不再受地域限制。
这些年,穆维生和穆家从这些事情中谋取不少银钱。
穆维生突然死了,矿场还有一批矿石没有处理妥当,京都闹出假铜钱,穆家意识到危机,便借机派了穆稹前往北疆。
穆家让他调查穆维生的死因是其次,主要是想让他暗地里处理掉那批矿石,然后暂时关停矿场,抹掉穆家和矿场的联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