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想着刚才听到的事,一时没说话。
梁王妃见状,以为他是在忧愁秦王和燕王总是想方设法在他这里打听消息,并试图拉拢他的事情。
她认真思考过后,试探性地问了他,为何燕王使得京都出了这么大的乱子,陛下都没有降罪于他。
陛下此举,明显偏颇。
这是不是证明,陛下对燕王的喜爱更多一些。
接下来,陛下是不是也不会降罪燕王。
梁王看着面前的茶,良久后,轻摇了一下头。
不是。
那梁王妃就不明白了,陛下这般举动到底是何意。
梁王起身,走到窗前。
他在窗前站了一会,回答了梁王妃。
东宫很快就会迎来新的主人。
梁王妃从不怀疑梁王说的话,她顺着他的话思忖,豁然开朗。
交币引发京都混乱,天楚帝明知道是燕王造成了这一切,却没有降罪于他,不是偏爱。
而是,静观。
这件事,让陛下看到了一个契机,让他改变了不想立太子的想法。
也不是。
是他觉得,若是真得合适,也可以将立太子的事提上行程。
如今的京都,在陛下的眼里,已经成了棋盘。
秦王、燕王、晋王或者其他人,能在这棋盘上走到最后的人,就会入主东宫。
得到五城兵马司和京兆府的特别提醒后,许久没迎来新话事人的大理寺,只觉头大。
好在刑部尚书叶闵也得了晋王的‘特别关照’,给他们派来了不少人帮忙。
这些人,都是刑部有经验的老人,寻证、查案、找人等各有所长。
若不是大理寺的仵作也是行内名人,刑部甚至还可能给他们派来仵作。
这缓解了他们不少压力,却也让他们有些羞愧。
外面的事都交给了刑部去处理,仵作则扛起了大理寺名誉的重任。
好在,有着二十年经验的老仵作,没有辜负众望。
还没到中午,他的勘验有了成果。
刑部的初步判断没有错,死者是死于钝器击打,致命伤在头部。
他判定了死者的年纪,体态、死亡时间、大致确定了死者是个木匠之类的手艺人等和死者本人相关的信息。
就是,死者的脸也已经腐烂,看不出样貌了。
这就让确认死者身份变得困难。
幸亏,大理寺还有个厉害的人物。
一位大理寺正,名唤高柯。
他能凭借他人三言两语的描述画出一张人脸,并且他这画像的技艺准确度非常高。
这些年,他的这份本事,帮助大理寺和刑部抓过不少疑犯,使得大理寺审理案件的速度逐年加快。
除了他人描述外,骨相也可以成为他画像的依据。
因此,腐烂到面目全非的尸体,只要有他在,想要复原人脸,也不是难事。
他在停尸房里,经过三个时辰的比稿,确认了死者生前的样貌。
他不敢说自己画得十分相像,但能保证有七分相似。
大理寺立刻派人按照画像大量描绘,将它们张贴于京都的大街小巷,请了京兆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一起找。
他们找的是受害者,并且提供了五十两银子的赏银,比平日里官府通缉要犯的反馈要快得多。
画像贴出去刚过一个时辰,就有人认出了受害者,向在街上找人的官差提供了线索。
画像上的人很像城东打棺材的鲁田。
得到消息的官差是京兆府的人,他们第一时间通知了大理寺,和大理寺的人一同前往了那个棺材铺。
棺材铺的老板看了画像后,确认了画上的人就是鲁田。
根据棺材铺老板所说,鲁田在他铺子已经做了八年,手艺不错,人也踏实。
前段时间,他弟弟突发意外死了,他就隔了很长一段时日没来。
都是老伙计了,老板对他家的情况也有所了解,知道他弟弟现在是他唯一的亲人,不仅准了他的假,还给他多发了五日工钱。
半个月后,鲁田重新上工。
然而,他这次做事老是心不在焉,活做得差不说,还时不时地玩失踪,误了铺子里不少生意。
老板开始还体谅他心中哀痛,难免精神不济,只是讲了他几句,没扣他工钱,或者让他赔偿之类的。
结果,他反而怨念上了。
第二日直接不来了。
第三日、第四日,都没出现。
老板气得不行,还跟剩下的伙计说气话。
若他明日再不来,以后就再也不要来了。
当时有个年纪小的学徒,和他相处得不错,听了老板这话后,去鲁田家里找过他。
他家大门紧闭,学徒只能无功而返。
翌日他依旧没来,气的老板又放狠话,他没结的那些工钱也别想要了。
可他没想到,鲁田比他想得要大气,一直都没来找他结工钱。
小学徒心善,这中间又去鲁田家找过他一次。看到得还是和以前一样,他向邻居打听,邻居也是说已经好几日没看到这人了,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说不定是搬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